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
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5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2019-07-13 09:21:54)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正脸大花窗,内侧是大管风琴。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东西侧厅的大花窗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东西大花窗上的人物像共十位,九位头上有光环,应该是圣人。还有一位头上无光环,像中国的乡绅,应该是信徒。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有十二只窗上是耶稣十二圣徒(使徒)的形象。 这是圣彼得,手持的两把钥匙是教宗作为 " 耶稣基督在尘世的代表 " 的象征。

彼得(Peter,亦译“伯多禄”):原名西门(Simon,亦译“西满”),是加利利的渔民,家住迦百农,和弟弟安得烈是最早跟随耶稣的门徒。彼得性情刚猛,对耶稣忠心耿耿,是耶稣最紧密的三个门徒之一,在门徒中威信很高,被公认为十二使徒之首。耶稣给他起名叫“矶法”(Cephas,亦译“则法”或“刻法”,阿拉米文的音译,意思是“磐石”,希腊文译作“彼得”),对他相当器重。他曾第一个公开承认耶稣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儿子”。为此,耶稣夸赞他说:“你是有福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耶稣升天前曾三次嘱托彼得:“你牧养我的羊。”耶稣升天后,彼得成为众门徒的领袖,圣灵降临时,他率先站出来宣传福音,并组织了最早的教会雏形——原始基督徒社团。约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徒,把他钉十字架。临刑前彼得说:“我不配像我主耶稣基督那样钉在十字架上。”因此,他被倒钉死在十字架上。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安得烈(Andrew,亦译“安德肋”):西门彼得的弟弟。为人忠厚老实。起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听施洗约翰说耶稣是弥赛亚,就和哥哥西门彼得一起跟随了耶稣,《圣经》中对安得烈的记述不多。据说,耶稣升天后,他曾到巴尔干半岛、黑海一带传道,约公元60年,在希腊的帕特雷被钉在叉形十字架上殉道,因此叉形十字架被称为“安得烈十字架”。希腊教会称安得烈是“第一个被选召的使徒”,对他特别尊敬,奉他为守护圣徒,他还是苏格兰的守护圣徒。

他在圣像中的形象经常是一个身负 X 形十字架的渔夫或传教士,因为他就是在阿卡亚传道时被钉上 X 形十字架殉道牺牲的。因此 X 形十字架也被称为 " 安德烈十字架 "。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雅各(James,亦译“雅各伯”):父亲名亚勒腓。因与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同名,故称“亚勒腓的儿子雅各”或“小雅各”、“次雅各”。所谓“大”“小”“长”“次”,不是指年龄大小,而是按照跟随耶稣的先后而区分,大雅各在前,小雅各在后。有些学者认为小雅各是耶稣的表弟,又是《圣经·新约·雅各书》的作者,但仍有争议。公元44年,大雅各在耶路撒冷殉道,小雅各就成为耶路撒冷基督徒的核心领导之一,保罗称他为“教会的柱石”。公元48年,耶路撒冷会议时,他与彼得一同主持会议。公元58年,曾在耶路撒冷接见了第三次旅行布道归来的保罗。据说小雅各于公元62年在耶路撒冷殉道。

公元 62 年,小雅各伯被污蔑为 " 诋毁法律 ",被人们拖到圣殿顶上把他推下山谷。小雅各身负重伤,人们见他还没死,就用石头和棍棒把他活活打死,葬于圣殿附近。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保禄是初代教会中为教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但他并不是耶稣在世时直接拣选的门徒,而是在耶稣死而升天后被感召归顺的。圣保禄的圣像在基督宗教圣像中辨认度最高,他常常是右手拿圣经,左手执一柄锋利的长剑。严格来说,保禄并不是十二宗徒之一,不过他声称自己负有同样的宗徒职。他是耶稣所拣选的 " 外邦人的使徒 ",也被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达太(Thaddaeus,又称“达陡”):小雅各的弟弟,《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中称其为“达太”,而《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中则称其为“犹大”(Judas,亦译“犹达”)。有些学者认为他是耶稣的表弟,又是《圣经·新约·犹大书》的作者,但有争议。他也是殉道而死。

达陡之所以拿着长矛,也是因为他死于长矛之下。他和西满两人一个被锯成两段,一个被长矛刺死。达陡还有个名字叫" 雅各伯的犹大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 " 圣犹大 "(或圣茹达斯)。但这个犹大不是叛徒犹大。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巴多罗买(Bartholomew,亦译“巴尔多禄茂”):有些学者认为他就是腓力介绍给耶稣的门徒拿但业。为人坦率诚朴,口直心快。腓力告诉拿但业说他遇见了弥赛亚,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不信,脱口而出说道:“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所以耶稣一见他就称赞他:“心里没有诡诈!”他立即回答说:“拉比,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升天后,他曾到印度、亚美尼亚等地传道,最后在亚美尼亚殉道,死得很惨,被斩首、剥皮、倒钉十字架上。米开朗琪罗的名画《最后的审判》中那个从天而降宣布审判的人就是巴多罗买。

巴多禄茂是殉道者,死于刀下。因此砍刀是他的象征物品。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腓力(Philip,亦译“斐理伯”):伯赛大人,与彼得、安得烈是小同乡。耶稣最早亲自选召的门徒之一。跟随耶稣后又把自己的朋友拿但业(Nathanael,亦译“那达乃尔”)介绍耶稣作门徒。耶稣升天后,腓力曾到小亚细亚一带传道,最后在希拉波立殉道。

相传他在抵达土耳其后,被人诬告暗杀 " 蛇神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钉的时候,头在下,脚在上。因此斐理伯的画像中经常是带着一支巨大的十字架。他的遗体被运往罗马,葬于十二宗徒大殿中。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雅各(Jacob,亦译“雅各伯”:亦称“大雅各”或“长雅各”,以区别于十二使徒中另一个名叫“雅各”的人。原是加利利渔民,其父名西庇太(Zebedee,亦译“载伯德”)故又称“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以免混淆。他与弟弟约翰一起跟随耶稣后,成为耶稣最亲密的三门徒之一。性格暴烈,耶稣称他为“雷子”(又译“半尼其”Boanerge,亦译“巴乃热”,意为“雷霆之子”),曾与彼得、约翰一同目睹耶稣改变了圣容。耶稣升天后,成为原始基督徒社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主持耶路撒冷的教务工作。约公元44年,被犹太统治者希律·亚基帕一世(公元37-44在位)所杀。

大雅各不仅是耶稣最喜爱的三位弟子之一,也是朝圣者的主保圣人。所以他常常是一身朝圣者装束的模样:拐杖,长袍。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奋锐党西门(SimonCalledZelotes,又译“热诚者西满”或“加那人西满”):跟随耶稣以前曾是一名奋锐党成员,因与西门彼得同名,固在名字前加上“奋锐党”以表区别,奋锐党亦译“热诚党”或音译“吉拉德人”“加那人”,是公元一世纪时犹太法利赛人中的一个极端激进的政治派别,其成员以下层人民为主,宗教上狂热地拥护传统律法,蔑视其他任何权威;政治上激烈地反对罗马占领及犹太希律王朝和撒都该派的统治,宣称弥赛亚即将来解救犹太人的民族苦难。其中一部分儿女热衷于搞恐怖活动,被称为“匕首党”(Sicaril,亦译“短刀党”)。奋锐党是公元一世纪犹太民族起义斗争中的中坚力量。奋锐党的西门在埃及、波斯等地传道,后来殉道。

这个西满并不是耶稣背着十字架时被罗马士兵抓来替他背十字架的西满,而是 " 热诚者西满 "。之所以拿着一把锯,是因为他和圣达陡两人在近东传道时,是被活活锯开的。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托马斯(Thomas,亦译“多默”):又名“低土马”(Didymus,亦译“弟弟莫”或“狄狄摩”)。加利利人,渔民出身。据《约翰福音》记载,耶稣知道拉撒路死了,就要去救活他。拉撒路的家离耶路撒冷很近,当时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正想捉拿耶稣,门徒们劝耶稣不要冒险到那里去,耶稣不听。这时,多马挺身而出,对大家说:“我们也去与他同死吧!”耶稣复活后向门徒们显现,第一次多马不在场,没有亲眼看见耶稣,就表示怀疑,说一定要亲手摸摸耶稣被钉的伤痕后才能相信。过了八天,耶稣又向他们显现,对多马说:“伸出你的手来摸摸我的伤痕!”多马这才相信耶稣真的复活了。因此,后人称他为“怀疑的多马”,成为文学作品中性格多疑的人的典型。据说,他曾到波斯、印度传道,在印度被人用长枪刺死而殉道。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马太(Mathew,亦译“玛窦”):又名利未(Levi,亦译“肋未”),蒙召前在迦百农当税吏。税吏为罗马政府服务,是犹太人(特别是法利赛人)看不起的职业,认为税吏都是仗势欺人,敲诈勒索的罪人。马太自己并不避讳这一点,他在自己写的《马太福音》中直接自称“税吏马太”,而其他福音书则没有使用这种称呼,或使用婉转的说法。由于职业上的习惯,马太在神默示下的著作中较多地记录了一些有关银钱的事,而且对法利赛人的反感很明显。耶稣升天后,马太在巴勒斯坦一带传道多年,后来又到外地去传道并殉道,遗骨现存意大利的萨莱诺

圣马太的职业是个税务官,起初在犹太地区宣扬福音,后往东方传教,被兵丁用长枪刺死殉道。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约翰(John,亦译“若罔”):西庇太的儿子,大雅各的弟弟。耶稣最喜爱的门徒。与哥哥雅各一起被耶稣称为“雷子”。耶稣被捕后,曾跟到大祭司的院子里去打听消息。耶稣受难时十二使徒只有他一个人守在十字架下,耶稣就把母亲玛丽亚托付给他照看。耶稣升天后,约翰和彼得搭伴积极进行传道活动,被保罗称为“教会的柱石”。约翰曾因传道被罗马政府放逐到小亚细亚以西的拔摩海岛(亦译“巴毛斯”或“帕特摩”),在那里见了异象,写成《启示录》。后来,约翰获释在以弗所传道,并把玛丽亚接到以弗所去奉养。在圣灵感动下,著有《约翰福音》与三封《约翰书信》。于公元106年去世。

约翰是耶稣的十二宗徒中唯一一位善终的宗徒,去世的时候已经将近 93 岁。

 

约翰是四福音之一《若望福音》(基督教译作《约翰福音》)的作者,也是《启示录》(天主教译作《若望默示录》)的作者。约翰自幼饱学,对旧约的造诣很高。读过《约翰福音》的都知道,他的文笔非常优雅细腻。因此在各种圣像中,约翰的形象经常是手里捧着书卷、身边有一只鹰陪伴。约翰也是耶稣最钟爱的门徒之一。" 鹰 " 的标志是取自若望默示录的四只活物之一。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外观大花窗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苦路(英语:Stations of the Cross)是指天主教的一种模仿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过程重现的宗教活动,也称之为“拜苦路”,主要进行于四旬期间。在天主教教堂内(或它处)悬挂或摆设之十四处苦路像,描绘耶稣身背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途中所经历的事迹。有些堂区加上第十五处-耶稣复活,为苦路的终极目标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第四站:耶稣路遇母亲玛丽亚。圣母玛丽亚在此看见耶稣满身伤痕,鲜血淋漓,心如刀绞,在亚美利亚教堂前建有玛丽亚与耶稣相见的雕塑。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第五站:西门暂代耶稣背负十字架。耶稣经过一夜鞭刑,身体极度虚弱,无法背负沉重的十字架。一位路人西门被找来替耶稣暂时背负十字架。据说因此经历,西门认识了主而改变了生命。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第六站:弗伦尼迦为耶稣擦拭血汗。在这路段一位名叫弗伦尼迦的女子,勇敢地传出人群为耶稣擦拭脸上的血汗。耶稣用过的擦脸布上显现了他的头像。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处。耶稣在此第二次跌倒,这里张贴着耶稣死亡的公告,也被称为“审判门”(Judgment Gate)。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第八站:耶稣对妇女们说话处。在此耶稣面对旁观的女人们说,不要因为他的受难而悲伤,他们应该为自己的儿女而哭泣,以色列就要灭亡了。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第十三站 耶稣身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其他门徒早已落荒而逃,只有约瑟挺身而出为耶稣安葬,在圣墓教堂有一块红色石板,就是耶稣尸体的停放处,是耶稣的圣血染红了石板。

[转载]青岛天主教堂:彩窗和木刻苦难之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