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珍珠鳉介绍

分类: 坦湖慈鲷及其它 |
台灣常見卵生鱂魚-藍珍珠鱂
本文刊登於 Aquapets水族寵物生態雜誌(26)
p144-147
位於非洲東部、水面廣闊而跨越四個國家--浦隆地(Burundi)、尚比亞(Zambia)、坦尚尼亞(Tanzania)與剛果(Congo)的坦干依喀湖(Lake
Tanganyika)是非洲三大湖之一,由於其地質變動的歷史而造就出特殊的地型地貌、水質環境,配合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出無數美麗而珍貴的魚類,其中光是終生只生存於坦干依喀湖的特有魚種就高達近兩百種,不僅吸引了許多生物學者或地質學者進行魚類分類學、演化學、生態學、地質學等學術性相關的研究與討論,湖中各種美麗且各有特色的魚類也成為觀賞魚市場上的常客以及水族玩家手中的珍寶。在坦干依喀湖當中,由於對於礦物質的高容忍性、器官上與其他魚類的差異性、以及繁殖時有極高的護幼行為,使得慈鯛類(cichlids)的魚種在湖中佔了絕大多數,也因此,水族館或玩家口中的「坦魚」成員組成多為坦干依喀湖產的慈鯛。不過,除了慈鯛之外,坦干依喀湖當然也有其他的魚類,包括一些鯰科魚類,以及此次所要介紹的藍珍珠將。
http://s15/bmiddle/cb7a26b0gx6BROS1q3Q2e&690
藍珍珠鱂公魚
英文名稱為Tanganyikan Pearl Killifish的藍珍珠將,早在西元1898年即被知名的魚類學者Boulenger所發表命名,但其在早期魚類分類學研究上因各學者看法不同而曾經有過一些同種異名(Synonym)出現,例如Haplochilus
tanganicanus、Mohanga tanganicana、Lamprichthys
curtianalis等,不過目前各界所認同且延用多年的正式學名則為Lamprichthys tanganicanus(簡稱TGN)。藍珍珠將是Lamprichthys屬中的唯一一種魚類,其分類地位被歸類於Cyprinodontiformes目、Actinopterygii科之下。而正如前面所說,藍珍珠將的原產地是非洲西部坦干依喀湖,其是屬於當地岩岸區域的非遷移性魚類,不過其並非是坦干依喀湖中唯一的一種將魚,另外一種同樣生活在坦干依喀湖中的是中文俗名稱為霓虹將(Micropanchax
pumilus;以往的學名則為Aplocheilichthys
pumilus;簡稱PUM)的小型燈眼類(Lampeyes)將魚。
雖然藍珍珠將在將魚世界裡算是個體之間體色變異非常小的種類,但是其體色的表現跟其他將魚相比之下,保證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成熟公魚鮮艷亮黃色為主的底色上,由頭部眼睛後方往尾鰭方向抹上了數條發出亮眼藍色光澤的縱向條紋,在適當光線的照射之下,宛如在身體上鑲了一排排圓潤珍珠般,十分地耀眼動人,同時在不同光線角度下反射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不同於公魚,母魚全身上下則呈現出潔淨而略帶輕微藍色光芒的銀白色。再加上藍珍珠將成魚的體長可以輕易超過十公分以上,有些野生個體甚至有近十五公分的記錄,屬於較大型的將魚,因此其表現出來而給予人的高貴氣質十分具有震憾力,讓人印象深刻。
相較於極其夢幻般的體色,藍珍珠將在飼養難度上就顯得較為平易近人多了。由於原產地是擁有著名鹼性硬水水質的坦干依喀湖,可想而知藍珍珠將適合生存的水質條件即為pH較高(pH8.0-8.5)、硬度也較高(dH12)的環境。也因為這樣,在台灣有進行藍珍珠將大量人工繁殖的魚場多位於水質本來就屬於鹼性硬水水質的南部地區。而與其他將魚不同的一點是,在玩家家中的水族箱裡進行飼養時,筆者建議將藍珍珠將當作「坦魚」來飼養會比較容易上手且順利,因為其本來就是百分之百的坦干依喀湖產魚類,水質、溫度等都應該與其他如黃天堂鳥、藍劍沙、珍珠虎等坦干依喀湖產慈鯛一樣。此外,藍珍珠將一方面是屬於群聚型魚類,另一方面其本身體型夠大、動作也十分敏捷,有本錢跟其他坦干依喀湖的慈鯛一起生活,也因此常見許多坦魚愛好者們把美麗的藍珍珠將和其他坦魚混養在一起,與藍劍沙或是藍翼藍珍珠等相互在中上屬水域裡媲美。藍珍珠將在飼養方面大致上還算是簡單,不過仍然有幾件事情需要注意的。首先,在掌握住水質為鹼性硬水的同時,也要注意水質的潔淨程度,因為鹼性的環境會讓由殘餌與魚隻排泄物而來的含氮廢物最初是以毒性較高的NH3形式存在,而如果沒有健全的生、物、化過濾系統來將這些含氮廢物轉化、排除掉的話,魚隻容易生病,尤其藍珍珠將對於不潔的水質可說是極為敏感,水質稍有不佳或是過舊,牠們非常容易發生身體虛弱、細菌感染發炎、口霉、體霉等疾病,若再不即時加以處理,致死率相當高、死亡速度也相當快!當遇到這種情形時,少量多次的換水,搭配適當藥物的使用可以有助於情況的穩定。此外,藍珍珠將成魚由於體型較大,因此飼養的缸子大小也要能夠配合,太小的缸子會讓魚隻感到緊迫,加上藍珍珠將本身就是一種比較膽小而敏感的魚類,而且一旦受到驚嚇也有可能會跳出缸外,所以在飼養藍珍珠將時,成群地飼養於較大的缸子會比只養一隻兩隻於小缸子裡來得穩定得多,魚隻也比較敢放得開在缸中四處活動,不過以防萬一,最好還是在缸子上方加蓋。一切狀況都穩定的藍珍珠將是非常貪吃的魚,不管是豐年蝦苗、冷凍豐年蝦、冷凍赤蟲等一般取得容易的生餌,或是人工飼料顆粒、薄片等,一概來者不拒,儘管肚子已經吃得很撐了,一見到食物落入水中,牠們依然會像餓死鬼般拚命搶食。看到魚隻如此健康而會搶食,主人心中想必會非常高興,甚至會丟更多的食物下去,但是悲劇也常常因此而發生,因為餵食過多,食物在短時間內被大量堆積在腸胃道中而無法順利被魚隻消化完,就會發生消化不良,甚至腸道中的細菌會因為分解這些食物而快速產生大量廢氣、撐脹撐破腸胃道造成魚隻當場死亡等情形,都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痛苦經驗。因此,即使魚隻隨時都保持一付永遠都吃不飽的樣子,但是人為的控制餵食量卻是絕對必須。只要掌握住這些看似雖小但卻也是最重要的地方之後,藍珍珠將其實是非常容易飼養、擁有夢幻般體色的美麗魚類。
http://s14/mw690/cb7a26b0gx6BRP0U7VPbd&690
http://s4/mw690/cb7a26b0gx6BRP11BgD03&690
藍珍珠鱂公魚
http://s13/mw690/cb7a26b0gx6BRP0XMEk0c&690
藍珍珠鱂母魚
繁殖方面,藍珍珠將對於習慣繁殖一般將魚的玩家而言,可能會感到相當新鮮,除了水質南轅北轍之外,其主要的原因在於幾個操作的處理方式稍有不同。首先,由於其原生環境中主要是以東非坦干依喀湖岩石水域為主,較少有如西非將魚所生存的廣佈濃密水草的雨林溪流環境,因此藍珍珠將跟其他將魚不同的是,牠們並非把卵產於密植的水草叢中或是底部的泥炭土,而是產於石縫裡。所以,在選擇其產卵介質時,多以具有縫隙的岩石或是沉木來當做其產卵床,並且定期將這些沈木或岩石取出,稍微去除一下多餘的水份,就可以輕易地看到縫中略略反射出光線的卵粒。不過,國外也是有人使用以成束毛線拖把來充當產卵介質的方式,並在拖把底下放置一個容器盛接從毛線下不慎落下的卵,而這種方式似乎也能收到為數不少的卵量,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試試。此外,藍珍珠將另外一個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種魚要夠成熟才會開始具有生殖的能力,而此時的魚隻體長約要達十公分以上,因此在時間上可能要飼養滿久一段時間才能到達此般大小。藍珍珠將的卵粒相當地大,孵化出來的小魚也相對地較大,所以初期餵料上的準備上應該不難,一般以剛孵化的豐年蝦苗來進行餵食就行了。
http://s6/mw690/cb7a26b0gx6BRP15pU945&690
藍珍珠鱂魚卵
藍珍珠將原則上是不難飼養的魚類,而正如上面所述,其發生疾病的時候多是水質不良的時候,而且藍珍珠將本身體質較為敏感脆弱,因此在針對其疾病的防治上,事先進行維護水質、預防疾病,會比事後下藥治療來得必須。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因為坦干依喀湖產魚類在台灣飼養風氣的關係,藍珍珠將是少數幾種一直在台灣觀賞魚繁殖場中有大量人工繁殖的將魚種類之一,其不僅體色十分艷麗,對於台灣的氣候溫度也百分之百地可以完全適應,因此藍珍珠將是相當值得玩家收藏與玩味的魚種,不僅適合單種飼養繁殖,更適合與其他類似水質的魚類混養、相互爭奇鬥艷。唯一可惜的是,或許是因為市場需求的關係,一般在市面上見到的藍珍珠將成魚多是以光鮮亮麗的公魚為主,極少見到成熟母魚。因此,如果想要嘗試繁殖的話,最好同時購買多隻性別尚未完全分化的小魚、大小約4
cm以下的小魚,如此長大的成魚群裡同時有公有母的機會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