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糖尿病
http://s12/mw690/003J13k8zy6L28oFCTp3b&690
今年3月份,来到北京知蜂堂应聘,在总店内做营养咨询师。在这里,是我这些年来接触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同样患有这种终身性疾病,以中老年居多,也不乏有年轻人。由此,了解到的越多,越是忧心忡忡,很想把自己的学习感悟记录下来,就从今天开始吧。
一、什么是糖尿病?
我儿时伙伴的父亲就是得糖尿病去世的。在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只是眼看着一个健壮幽默的人渐渐变得骨瘦如柴、卧床不起,直至最后悄悄地离开。
现代医学中,西医的观点来看,糖尿病就是“甜性多尿”,而中医则称之为消渴,即消瘦伴有烦渴之意。但实际临床上却发现,并不是糖尿病人的尿中都有糖,尿中有糖也未必都是糖尿病;同样,没有消瘦烦渴症状的不见得不是糖尿病,消瘦烦渴者也未必都是糖尿病。这真是让人一头雾水,那如何判断糖尿病呢?唯一标准就是血糖是不是升高到一定水平。
数值如下:
(1)空腹血糖 ≥7.0 mmol/L;
(2)餐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
(3)服糖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
若这三个时间段任一次血糖值超标,即可判断为糖尿病。
从概念上说,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的量不够用),以及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差)。由于胰岛素是人体内几乎惟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差,肯定就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和血糖升高,同时伴随着脂肪、蛋白质,甚至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如果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就可能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由于血糖高,使身体内的所有脏器都处在危险当中,用句形象的话说,得了糖尿病,就好比我们成了腌在糖罐里的糖蒜一样,迟早会受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二、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如井喷般的爆发,究竟是为什么?各方面说法不一,但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第二是环境因素。而第二点,是防治糖尿病来说更值得注意的因素。
现在的环境污染这么严重,我们避无可避。但是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却是我们可以调整改变的。因此,从今天起,不管你有没有患糖尿病,你都应该控制饮食,膳食中应多蔬果、少荤腥;多参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保证良好睡眠……
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身体健康的基石。
二级营养师:郭美麟
参考文献:
《三五防糖法》,向红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