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4-05-10 22:59:59)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XKT2013873

课题名称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徐 萍

所在单位

宁陕县四亩地镇中心幼儿园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小班   课间   游戏   研究

结题

报告

摘要

由于幼儿课间游戏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缺乏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于是,我选择了《幼儿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通过幼儿小班课间游戏的开展发展幼儿的多方面能力,激发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创新性、独立性、合作性。提高幼儿课间游戏活动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促进了幼儿手、脚及大脑的积极活动,使幼儿更活泼可爱。同时培养了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通常被侵占被挪用。

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2、课题名称的界定

1.课间游戏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2)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 理论依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3.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论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2、研究的实际意义

幼儿课间游戏是指课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预先设定的领域游戏区内,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都动手、动脑,从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获得知识的一种活动方式。 幼儿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课堂上更多、更活。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开展课间游戏,把课间的游戏活动与上课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上课作为一种孤立的学习过程。因此,课间游戏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幼儿课间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创新性、独立性、合作性。

(2)、幼儿课间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幼儿课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幼儿课间游戏有利于发展个性,寻觅友谊,培养与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1.开展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调查分析研究及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2.如何有效地开展适合小班幼儿的课间游戏活动,突出小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特色。

3.如何在课间游戏活动中,体现一种游戏多种玩法的方法,更加丰富幼儿的课间游戏活动。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收集幼儿课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等相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1、准备阶段:

1)、对本园小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幼儿园和家长目前对对幼儿进行课间游戏活动的方法及看法。

2)、广泛收集资料开展调查问卷,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的便利收集幼儿课间游戏素材。

3)、对收集来的课间游戏进行整理。邀请教师对所有的课间游戏进行实际演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进行筛选、分类和改编。整理幼儿课间游戏活动材料。

4)、完成了前期调查摸底。撰写资料综述,提出课题研究理论假设。

5)、形成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准备。

2、方案实施阶段

(1)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计划和教育大纲,精心选择游戏内容。

(2)设计幼儿分组。幼儿分组游戏时,使每个幼儿均有机会参加每一种游戏活动。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8人,在游戏前分组编号,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小组参加游戏活动。第二天又转换到另一小组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如此轮流进行,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做完每种游戏,

做到了面向全体幼儿。只要有时间,我都带幼儿游戏,有时分组,有时全体。

(3)定期更换内容,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课间领域游戏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般两周更换一次新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以保证游戏的质量。

(4)正确提供指导,注重幼儿实践。在游戏中我们主要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引导幼儿通过自我探索、自我体会、观察积累经验,总结知识。

5)、经过几个月的活动实践,我发现不同的孩子在体能和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帮助他们练习,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3、总结阶段

1)、结合幼儿游戏活动,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案例分析、教育随笔、论文。做好相关的分析、评价、总结。

2)、做好幼儿课间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后期工作。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课题结题和成果鉴定准备。

(4)、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我园小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的好评,家长的称赞。

2、幼儿课间游戏活动在课间活动中能自主合作、轻松愉快的进行,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课间游戏环境氛围。

3、幼儿课间游戏活动是幼儿活动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学会

了游戏,课间活动就有事可做,就有了活动兴趣,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活动的效果就更好。

4、在实施、研讨、交流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课间游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游戏,使幼儿的课间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5、教师撰写了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个案分析”“教育随笔” “教育反思”“优秀课间游戏活动”等。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在做课间游戏的时候,部分幼儿纪律最乱,让他按一定的规律做事,极少幼儿不乐于参与。

2,在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时,由于教师和一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没有参与的幼儿就调皮捣蛋,教师制止,幼儿根本不理。在那里互相打闹,需要老师规范,分散老师的组织活动规划,教师顾头不顾尾,力不从心。

3、活动中,部分幼儿对自己爱玩的感兴趣的游戏玩着不让他人,不愿参与的游戏老师再喊也不动,要么是木偶,要么是自己打滚玩,要么就和同伴嘻戏,活动显得松散。

今后,我还需要做的工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课间活动中,我要多动脑筋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幼儿活动的秩序,不让幼儿有随意行为,让幼儿遵守老师的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遵守纪律,注重各方面均衡发展。使课外游戏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使幼儿在课外游戏活动中能自主合作、轻松愉快,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课外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对游戏活动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参考文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研究》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