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摘169:桐城派-姚鼐
(2025-11-06 08:35:54)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红绽雨肥梅》
五月零梅雨,凄迷小院中。
方看千树绿,忽讶数枝红。
硕大浆应足,匀圆气太充。
叶边明点缀,颗上罅玲珑。
得润香痕吐,迎阳霁色融。
湿阴前日重,干种异时功。
低亚湘帘影,频摇曲槛风。
长卿最消渴,试赋上林丛。
《咏古五首 其二》
秦皇服胡越,六合归悬衡。
雄心中不继,乃筑女怀清。
汉廷策贤良,褒然儒董生。
慷慨公仪子,食禄复何营。
如何桑与孔,贾竖充簪缨。
富民封丞相,他日悔心萌。
已衰不再盛,痛惜此孤茕。
《望庐山》
我行昨出庐山西,藤竹苍苍阴虎溪。
东林钟声晚出寺,高崖木叶秋平溪。
白云万叠倏然合,窈眇回听清猿啼。
洪州三月忆惝惚,径驾归艇轻于翳。
宫亭湖东日初出,岚彩欲见一片青。
烟迷沧州淼漭万余里,岩风忽落闻天鸡。
屏风叠开张,浸入颇黎。
沧海贯石梁,白日挂丹梯。
松杉上接瀑布落,藤萝下拂云光低。
须臾湖波兴,日晦风凄凄。
香炉峰,摇曳同菰稗。
舟行望远势还出,矫如踏云浮动之苍霓。
山摇海荡不知处,想见枕石醉卧人如泥。
晚泊湖心照南斗,仰视正与石门齐。
莫言灵境近咫尺,帆樯倏过难攀跻。
将游天地之一气,庐山从我到处如提携。
《隆兴寺阁》
烈风吹沙昏,天低雪将至。
晡度滹沱水,骑入隆兴寺。
结阿层栏转,嵬阁当空企。
平当金像面,下临欲无地。
伏听惊飙响,缓送飞鸟坠。
回首诸天外,苍然向幽冀。
自从隋唐来,恒州几镇帅。
毂绾太行口,旌麾委儿戏。
颇怀宋艺祖,亲揽六龙辔。
方释晋阳围,回出土门骑。
山海近英盼,渤碣在指臂。
图黯隆准颜,阶存刻石记。
黄士蔽贤愚,万古一幽翳。
冥冥止观理,漠漠浮生事。
何为李匡威,独下登高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