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71:竹林七贤-嵇康

(2025-09-30 10:41:49)

嵇康

 

嵇康223年前后-263年前后),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以其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嵇康的主要成就

思想与哲学

嵇康崇尚老庄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个性自由的追求。他在其重要著作《养生论》中提出了“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关于精神修养的观点。此外,他还对传统的名教观念进行了批判,并且敢于挑战权威,如他在《管蔡论》中为历史上被贬低的人物翻案,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与正义的理解。

文学创作

嵇康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他的诗现存五十馀首,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其中以四言成就较高。他的四言诗风格清峻,直抒胸臆,显示了他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作包括《幽愤诗》,在这首诗里他自述平生遭遇及理想抱负,表达了对自己无辜受冤的愤慨。

音乐贡献

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嵇康不仅擅长弹琴,还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认为音乐的最高境界在于符合天地之和谐,而非单纯表达人类的情感。他还创作了四首著名的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作“嵇氏四弄”。

主要作品

· 《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嵇康写给好友山涛的一封信,清晰地罗列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不愿入仕的原因,逻辑严密且充满感情。

· 《广陵散》:虽然不是文字作品,但此曲因嵇康临刑前所奏而闻名于世,据说此曲自此失传,成为千古绝唱。

· 养生之道

·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

· 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

· 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

· 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 其他著作:还有《管蔡论》、《声无哀乐论》等散文作品,这些文章敢于提出问题并大胆发表个人见解,文风犀利。

· 

综上所述,嵇康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音乐家。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至今仍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游仙诗》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

自遇一何高,独立迥地双。

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

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

飘遥戏玄圃,黄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

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

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越在襁緥。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恃忧肆妲。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闇人。

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

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

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寔由顽疎。

理弊患结。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絷此幽阻。

 

实耻讼寃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

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嗈嗈鸣鴈。奋翼北游。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嗟我愤叹。曾莫能俦。

愿违。遘兹淹留。

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

世务纷纭。祗搅予情。

安乐必诫。乃终利贞。

 

煌煌灵芝。一生三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惩难思复。心焉内疚。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五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仰慕同趣。其馨若兰。

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