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61:王昭君《怨词》

(2025-09-28 09:23:02)

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期宫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称。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她以良家女身份入选汉宫,因不愿贿赂画师毛延寿而被冷落,后主动请求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成为阏氏,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其“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怨词》的文本与情感内涵

诗歌版本与核心内容

王昭君的《怨词》现存多首相关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五言古诗,全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独白,展现其身处深宫及远嫁匈奴的复杂心境。例如:

· 自然意象的象征:以“秋木萋萋,其叶萎黄”起兴,借萧瑟秋景烘托孤独;“翩翩之燕,远集西羌”则暗喻自身远嫁匈奴的命运。

· 情感的直接抒发“离宫绝旷,身体摧藏”表达深宫囚禁之苦;“父兮母兮,进阻且长”直抒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末句“呜呼哀哉!忧心恻伤”以悲叹收束,情感浓烈。

其他怨情相关诗作

除《怨词》外,王昭君的《杂曲歌辞·闺怨词》《闺怨词三首》等作品亦围绕“怨”展开,如“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以花鸟反衬孤独,“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刻画离别后的彻夜悲啼,进一步丰富了“昭君怨”的文学形象。

《怨词》的艺术特色与历史意义

艺术手法的运用

· 比兴与寄托:将个人命运融入自然景物(如“苞桑”“高山”“河水”),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 叙事与抒情结合:从入宫、失宠到远嫁的经历串联全诗,叙事中穿插“心有徊惶”的心理描写,层次分明。

文化影响与后世评价

《怨词》不仅是王昭君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成为后世文人抒发“怀才不遇”“思乡念亲”主题的经典范本。其“落雁”典故与“昭君出塞”的故事结合,使《怨词》超越个人情感,承载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层思考,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怨情”母题的重要源头之一。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