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20:《大学》

(2025-09-09 08:22:37)

《大学》精华

 

一、三纲领与八条目核心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品德,革新民众,达到道德完美境界)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事物有根本与枝节,懂得先后次序便接近真理)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明确目标才能坚定,进而沉静、安稳、思虑周详,最终有所收获)

·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使意念真诚需先获得知识,获取知识在于探究事物原理)

·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知识,因万物皆有理而人心皆有认知能力)

二、修身与正心实践

·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心不端正则感官失灵,强调修身必先端正内心)

·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独处时作恶,君子需在独处时严守品德,因内心真诚必显露于外

· 富润屋,德润身。
(财富美化居所,品德滋养身心,强调修德比财富更重要)

三、齐家治国的延伸

·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家庭仁爱则国家兴仁,君主贪暴则国家动乱,强调上行下效的影响力)

·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家族行为可作榜样,百姓才会效仿,体现修身齐家的社会意义)

·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君子需先重视品德修养以凝聚民心)

·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用财富成就美名,不仁者用自身求利,对比两种价值观)

·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治国者若贪图财富,必受小人蛊惑,警示重利轻德的危害)

四、经典引文与哲理升华

·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朝虽古老却因革新而兴盛,体现“亲民”思想中的革新精神)

· 《康诰》曰:“作新民。”
(激励民众改过自新,呼应“亲民”纲领中的教化意义)

·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兄弟和睦才能教化国人,强调家庭伦理对社会的辐射作用)

·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君子威仪源于德行至善,故被百姓永远铭记)

·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鬼神之德无形却无处不在,隐喻道德精神的普遍影响力)

五、人性修养的警示

·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违背大众善恶观会招致祸患,强调顺应人性与道德的重要性)

·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贤德者应流放嫉贤妒能者,以维护道德秩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