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18:《资治通鉴》

(2025-09-05 09:23:29)

《资治通鉴》精华

一、治国与为政之道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释义:天子最重要的职责在于维护礼制,礼的根本在于名分,名分的核心是君臣等级秩序。司马光以此开篇,强调“礼”是维系国家纲纪的根本。

“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序而政治成焉。”
释义:礼的作用极为广泛,从个人行为到国家治理,皆依赖礼来规范秩序,实现和谐稳定。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偏听偏信则会导致判断失误。这是对君主决策智慧的重要提醒。

“明者,销祸于未萌。”
释义:真正明智的统治者能在灾祸尚未发生时就加以消除,体现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智慧。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释义:军事行动若缺乏正当理由,难以获得支持,终将失败。强调政治正当性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用人与识人之智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释义:任用人才应如工匠选材,扬长避短,体现务实的人才观。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释义: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强调德行为首要标准。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释义:德行高于才能者为君子,反之则为小人。进一步阐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
释义:贤明的君主用人,能让有才能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无能者占据职位,体现公平高效的用人机制。

 

三、修身与处世智慧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释义:亲历亲见远比道听途说可靠,强调实践与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释义:事前不诚实,事后却装作悔改,必然失信于人,警示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释义:表面顺从,背后反对,是古人所警惕的行为,倡导坦诚直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释义:索取有度,消费节制,方可长久富足,体现节俭可持续的经济观。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释义:若心存怀疑就不要任用,一旦任用就不要怀疑,强调信任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有志者事竟成。”
释义:有坚定志向的人终将成功,激励人们坚持理想、不懈奋斗。

 

 


总结

《资治通鉴》的精华思想可归纳为三大维度:

· 以礼立政:强调礼制、名分、纲常为治国之本,维护社会秩序;

· 德才并重:主张“德为才帅”,选人用人须重德行、扬长避短;

· 鉴往知来:通过历史经验总结治乱规律,倡导兼听、防患、节用、诚信等治理智慧。

这些思想不仅服务于“资治”之目的,也为后世提供了跨越时代的政治哲学与人生指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