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12:《传习录》

(2025-09-02 08:28:03)

传习录》精华

 

《传习录》是明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集中体现,由其弟子整理语录与书信而成,是理解阳明心学的经典入门著作。其思想以“心即理”为根基,认为万事万物之理源于本心,主张“心外无物”,强调心灵感知决定世界边界。核心命题“知行合一”指出知与行相辅相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反对知而不行,认为“不行不足谓之知”。

 

一、心性本体论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解读:心之本体超越善恶(心体澄明),善恶源于意念波动;良知是内在道德判断力,格物即践行"为善去恶"的修养功夫。

2、"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解读:万物之理皆在心中,无需外求。修身之本在于回归本心。

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 解读:人人皆有成圣潜质,但常因自我怀疑而遮蔽本心。

 

二、修养实践论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 解读:过失本身非罪,关键在反省与修正。

5、"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

· 解读:世事纷纭,需以"良知"为主宰,方能不忙不乱。

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 解读:时刻觉察心念,扩善抑恶是修身核心。

7、"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 解读"诚"是心之本来状态,恢复此态即修行根本。

 

三、知行合一论

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解读:真知必含行动,不行即非真知(如"知道学习有益"却未实践,实为假知)。

9、"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 解读:意念初动时已含行动能量,需即刻省察。

 

四、立志与境界

10、"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解读:无志向则万事难成,立志是行动根基。

11、"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

· 解读:坚守天理(良知)的信念,便是最高志向。

1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 解读:德行之根在内心修养,如同树木依赖根系。

 

五、处世智慧

1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 解读:心胸狭隘招致灾祸,开阔包容自生福泽。

14、"道之大端易于明白...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 解读:真理本近在内心,世人却舍近求远。

15、"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解读:临终遗言昭示:良知澄澈即是终极圆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