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周国平

周国平先生对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史上的死亡问题、生死问题作了如下归纳,计五种类型的生死观。当然,或许还有第六种类型,你可以思考。现根据他的《哲学与人生》讲演录进行了选录,展示其基本观点,用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一、入世论
1、入世,即对这个世界很投入。
2、活着时就好好活,不要去想死后怎样的事情:属于乐观论点,对人生抱乐观态度,人生的意义不受死亡的影响。
3、伊壁鸠鲁(希腊):快乐主义哲学。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恐惧死亡,想死亡的问题,是对灵魂的最大纷扰,所以要排除掉。
4、儒家:尽人事,听天命。人有一死,但可以不朽:立功、立言、立德。
5、马克思主义:在生死问题上,基本上也持儒家观点,人生的意义是从社会层面来解决。
6、这是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死亡,承认生与死的界限。属于哲学思考。
二、宿命论
1、宿命,命中注定,不要抗拒。抗拒命运,痛苦得很。
2、活着时就好好活,对于死亡也坦然接受它:有点悲观,但比较豁达。
3、塞内加(古罗马):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赶着走。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情来迎接死亡。
4、这是也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死亡,承认生与死的界限。属于哲学思考。
三、超脱论
1、超脱死亡。
2、庄子:把小我化入宇宙的大我中,融为一体。追求一种心境。偏于静。
3、尼采:不要把个体死亡看得过重,宇宙生命是永远生生不息,永远在创造。当我们体会到个体生命生命与宇宙生命融为一体,体会到它不断创造不断毁灭的快感时,我们就会感到快乐,而不会痛苦了。偏于动,强调创造和有作为。
4、这是达观的观点:用审美的态度超越生死,打破生死界限,生死是一回事情。属于哲学思考。
四、灵魂不朽论
1、基督教(在基督教之前,柏拉图亦此)
1)乐观态度:人的肉体会死亡,但人的灵魂不死。
2)灵魂从天国(柏拉图的说法是理念世界)中来,肉体生命死亡后,灵魂回到原先的那个世界去。
3)人在本质上不死。活着时候,灵魂寄居在肉体里,很不自由。死亡是灵魂的解放。
4)生是低级的存在,死后是更高级的存在,应该欢迎它。
2、这打破了生死界限:生死是一回事情。属于宗教的解决办法。
五、寂灭论(虚无论)
1、佛教
1)悲观态度:生死都是无,活着是假象,只有虚无这件事。活着只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暂时凑在一起,产生了你的个体生命,因缘而起,因缘而灭。所以要看破红尘,从“我执”中解脱出来。
2)要断轮回(人死后灵魂还在,又会去投胎,叫轮回),轮回的过程还是在迷惑之中,还是在虚假的存在之中。断掉轮回,归于寂灭,涅槃。
3)生是低级的无,死是高级的无。这需要修炼、觉悟后才能达到。死并不可怕,四大皆空。
2、这也打破了生死界限:生死是一回事情。属于宗教的解决办法。也有人认为,从对待生死的问题上看,佛家是非常彻底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