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历尽沧海,归来仍是少年---儿童节快乐!

六一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又称儿童节,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首次提出了“儿童节”的概念,号召各国设立自己的儿童纪念日。该倡议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赞同。大多数国家通常定为每年的6月1日,所以通常称六一儿童节为国际儿童节。
而在湾湾,儿童节则是4月4日。这由来在1931年,由“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呈请国民政府响应“国际儿童宣言”,以重视儿童权利、反对虐杀儿童,提议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后来再由教育部制定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四月四日实施。
为什么是在4月4日呢?因为中华慈幼会是在1928年4月4日成立的。除了跟中华慈幼会成立之日相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寓意。
比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就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蔡元培说:定在4月4日从气候上讲,正是初春时节,一般每年4月4-5号,刚好是清明节。
民国的时候人们也经常在时节植树造林,咱们中国古人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在植树的时节定为儿童节,是很恰当的。
这两个4又有两重含义,第一个4代表衣食住行,第二个4代表智体美德四域,这也是我们大人对于儿童的要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日期跟裕绮的生日很接近。
有一个词某人很喜欢,叫“永葆童心”。不是说要完全回到童年时期的状态,而是在成长和成熟的基础上,保持一颗与年龄无关的童心。
保持好奇心、喜欢尝试新事物、充满想象力、蓬勃乐观向上等等。
《道德经》云:“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赤子是刚出生的婴儿。
《孟子·离娄下》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与永葆童心是一个意思。
赤子之心,至诚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桥。
愿我们无论沧海桑田,无论地老天荒,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万里归来颜愈少,笑时犹带茉莉香!
儿童节快乐!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宋 ]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