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指理想的生活,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因触动了很多70后、80后的心灵成为网络著名鸡汤文。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其实是出自于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女士之口,她希望儿子能够在面对不如意生活的同时,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单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高晓松母亲是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深度的智慧女人。她出生于清华世家,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还是深圳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母亲陆士嘉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和教育家。
张克群出生于德国,不过在她四岁那年就跟随父母回到了中国,从小住在清华大学家属院里,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是邻居。
她之所以后来从事建筑学研究,就是因为受到了梁思成的影响,是被他“忽悠”进去的。
而父母虽然对她实行放养式教育,但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张克群还是耳濡目染,高中时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是学校里公认的学霸。
长大后的她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便一直从事建筑研究工作,还成了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关门弟子,颇有师娘林徽因的风范。
张克群的育儿观只有六个字:自尊心和求知欲。
因为从小父母对自己实行放养式教育,从来不督促她和弟弟的学业,也不管他们爱不爱学习,想做什么都随他们去。
所以小时候的张克群玩得很嗨,经常带着弟弟爬树、游泳、溜冰,导致连高中都没有考上,之后复读一年才奋发图强考上高中。
虽然父母并没有因为她未考上高中而责骂她,但他们的心中肯定有遗憾,毕竟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女儿却连高中都考不上。
为了不让父母再次感到失望,张克群这才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最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而这就是她所说的“自尊心”。
当她有了孩子之后,她也是这样教育高晓松和他妹妹的,从小到大只给他们削过一支铅笔,就让他们自己玩去了。
不过虽然教育起孩子很有一套,但张克群在处理婚姻关系上,却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了。
或许是因为性格不合,也或许是因为彼此之间交流很少,在高晓松十几岁的时候她和前夫就离婚了,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离婚对于张克群来说并不算得什么大事,恢复单身生活后的她研究建筑学、独自到十几个国家旅游,活得更加潇洒自在。
不得不感慨,有这样一个开明的母亲,难怪高晓松和妹妹会获得如此的成功。
在退休之后,张克群便定居在美国,有时候也会回到中国与一双儿女团聚,感受下天伦之乐。但大多数时候她都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看看书、画画画,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她曾罕见的接受采访,在被问到“会不会以儿子高晓松为荣”时,她却这样表示:“我不为他感到骄傲,他不念书去唱歌无所谓满不满意。”
而从张克群女士的育儿观来看,不干涉儿女的人生,学会跟他们做朋友,才是一个好母亲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