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怀抱里》教学设计
(2013-05-29 23:48:45)分类: 教学设计 |
《在祖国怀抱里》教学设计
福建省仙游师范附属小学
教材: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课题:三年级上册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材分析:
《在祖国怀抱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流畅,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具有典型的壮族音乐的特点,四度的大跳确立了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进行比较平稳,表现了各族小朋友间亲切的交流;第三乐句是扩充的乐句(2+4),是全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6,并反复,然后又回到与第一乐句相似的结构结束,抒发了各族儿童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幸福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创编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教学设想:
先进行《音符之家》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看一看、找一找和唱一唱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和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基本知识,然后学唱《在祖国怀抱里》,让学生在听唱、按节奏读歌词、创编歌词、表现歌曲等学习过程中,学会演唱和表现《在祖国怀抱里》,并享受成功的欢乐。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真情、友谊、欢笑和快乐。
2、能积极参加音符之家的教学活动,认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
3、学会歌唱、对比演唱、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在说、听、唱等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难点:第三乐句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听唱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1、抓住音乐形象,深化情感体验。
2、创设互动平台,促进自主学习。
3、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听动联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媒体设计:
演示文稿出示教学目标,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再播放相关图片、歌曲内容及重点难点、创编歌词等,最后听赏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随《在祖国怀抱里》的旋律做着各种动作,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即处于感知音乐美之中。(课件播放歌曲旋律《在祖国怀抱里》)。
2、即兴师生问好:
××
(师)我向
(生)我向
(师)我把
(生)我把
(师)我把
(生)我把
【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旋律做律动和师生问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歌曲之美,并学会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型。
二、活动《音符之家》
1、看一看
导入语:很高兴又和同学们走进了快乐的音乐课,今天陈老师先带大家到音符之家来看看。(课件展示音符之家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指课件中的全音符或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它叫什么名称呢?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边划拍线边唱出这几个音符。
2、找一找
音符之家现在有几个全音符,几个二分音符,几个四分音符呢?
3、唱一唱
师:小音符很调皮,有的在家里,有的跑出来了,谁能把它们送回家?
(个别学生上台点击鼠标,把音符送回家)
教师点击课件,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一边轻轻拍手,一边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唱一唱。
小结:同学们来到音符之家,不仅认识了音符,与它们交上了朋友,还帮助调皮的小音符找到了家,你们真棒!
三、感受与体验---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导入语:同学们,小音符回家了,它们都在家里欣赏一首好听的歌—《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也来和它们一起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1、初听歌曲(课件出示歌单)
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提问:谁来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几个民族呢?
2、复听歌曲
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仔细听听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播放课件--56个民族大团结、阿佤族、苗族、撒尼族、壮族)
教师再弹唱一遍,唱时突出四个民族,并解释“江三木啰”:佤族人民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3、熟悉旋律
(1)师:请同学们比较歌曲旋律的前两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课件出示两条由两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引出的旋律:(歌曲前两句旋律)
2/4
2/4
(一、
(2)全体学生跟着钢琴用“lu”哼唱一遍旋律。(教师单音伴奏)
(3)学生分组自由唱旋律。
(4)提问:你觉得唱哪一句有困难?
生自由发言,难点练唱。(节奏、
师:同学们看第三乐句有什么记号?怎么反复?
复习反复记号║:
(5)老师弹琴教唱,
4、按歌谱的节奏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的歌声引来了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接下来我们按歌谱的节奏朗读歌词,看哪几个民族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重点指导第三乐句,比较“快快乐乐”与“欢欢喜喜”节奏的不同和“高高兴兴”与“甜甜蜜蜜”节奏的不同,并指导反复跳跃记号下面歌词的朗读。)
5、学唱歌词
(1)师弹琴让生加词试唱第一段,重难点指导,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并用不同形式练习。
(2)师弹琴让生加词试唱第二段,注意:第一段和第二段结尾不同,这是“同头换尾”的音乐写作手法。提示结束句要用跳跃的声音演唱,要唱准一拍,不要拖,表现出少年儿童活泼的性格特征。
(3)跟录音唱词(播放课件)
(4)表扬、鼓励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引导学生用欢快、悦耳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歌曲的一二句要唱得亲切、自然,表达对少数民族小朋友的友好,三、四句要唱得激情饱满,感受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与快乐。)
(6)师生接龙演唱
(7)男女声对唱一、二两句,全班齐唱三、四两句。
设计意图:以循环渐进的方式及不同的演唱手段学习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旋律、节奏情绪等特点,以练、听、唱、感等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歌曲旋律,从而学会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四、拓展与延伸——歌曲的情感升华
1、改编歌词并演唱
师: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你们刚才唱到的阿佤族、苗族、撒尼族和壮族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我们把歌词中的四个少数民族换成黑板上写的这几个民族来唱一唱。
2、设计伴奏形式
师:请你们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要用什么样的动作来为歌曲伴奏?
(可以拍手、拍肩、转手腕等)
3、分组展示
师:请同学们边唱歌曲边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为歌曲伴奏。先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表演。再请三、四两组同学表演。
4、综合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那么的快快乐乐、欢欢喜喜,在老师的关怀下是多么高高兴兴、甜甜蜜蜜,让我们全国各族的小朋友一起幸福成长!
(播放《祖国祖国多美丽》的歌曲,学生按顺序自由表演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在祖国怀抱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各族小朋友亲切地交流,抒发了各族儿童在祖国怀抱里快乐、甜蜜的情感。本节课我先进行《音符之家》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看一看、找一找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和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基本知识,然后学唱《在祖国的怀抱里》,让学生在听唱、按节奏读歌词、创编歌词、表现歌曲等学习过程中,学会演唱和表现本课歌曲,并享受成功的欢乐。
1、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通过“玩”、“听”、“唱”、“议”、“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听”中感受歌曲,在“唱”中理解歌曲,在“创”中表现歌曲,在亲切、和谐、愉悦、平等的氛围中,师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享受音乐、感受音乐、体验真情。
3、在课堂上,我抓住歌曲的“情”和“乐”,让学生多次听赏歌曲,通过听音乐律动,创设情境、看多媒体课件、听教师范唱等环节,边听边解决歌曲学唱中的难点、重点、知识点、情感点,将音乐的理解、表现融入歌曲听赏和学唱中。
4、本节课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节奏、歌曲模唱、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能填词演唱来掌握歌曲。
5、在教学中,通过听歌让学生发现反复记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歌词认识反复跳跃记号。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比较旋律和节奏的异同点,解决了学唱中的难点,使同学们很快学会了歌曲。
6、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在一个平等、融洽、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改编歌词并演唱,让学生讨论设计伴奏形式,并分组展示,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手段,使学生更有信心表现自己。
我希望我对音乐教学的拓展与丰富,能使我的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孩子们走进音乐课堂并开始享受音乐、体验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