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古刹天宁寺

(2016-01-31 22:56:48)
标签:

天宁寺

光林寺

天王寺

大万安寺

http://s6/mw690/003IStfUzy6Z0C8Y9GRe5&690

http://s4/bmiddle/003IStfUzy6Z0C9z5h973&690

老北京曾有“庙宇甲天下”之称,从辽、金以前,到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庙名刹不计其数。在大钟寺参观时,看到史料,清代《京师寺庙细数折》,记载京师共有寺庙291处(该折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151214日搜狐旅游提出:北京现有14家千年古刹,分别是天开寺、潭柘寺、红螺寺、天宁寺、云居寺、戒台寺、和平寺、卧佛寺(十方普觉寺)、灵岳寺、法源寺、证果寺、香界寺、灵光寺和龙泉寺。我认为:千年古刹首推天宁寺。各座寺庙,损损毁毁,复又重建,严格意义上说:千年只是名号,唯天宁寺之古塔,真正存在,号称千年,名不虚也。理应称作:千年古塔天宁寺。



http://s11/mw690/003IStfUzy6Z0CacKw27a&690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初名光林寺。唐开元

年间(公元712年),改称天王寺。到了辽代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公元11191120年),于寺内建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建塔历时十个月,其造型取《华严经》经义。主持建塔者是天祚帝的叔叔耶律淳,此人于保大年间(公元1122年)称帝,帝号:天赐皇帝。但仅三个月而死,此塔也就成了这个短命王朝的唯一纪念。金代(公元11151234年),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华门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此寺修建得更为辉煌,并改名为大万安寺。元朝(公元12711368年)末年,天宁寺遭到灭顶之灾,整座寺庙随豪华的金中都毁于兵火,仅余孤塔,茕孑无依。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寺庙,依辽代原状更换舍利塔基座砖雕,扩大寺庙规模。辅佐朱棣登上皇位的高僧姚广孝(在2015.11.20定都阁游记中曾提到姚广孝),不要爵位封号,退隐并移居天宁寺。天宁寺西北角,曾有一处院落,名为宗师府,即为姚广孝所居之所。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更名天宁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改称广善戒坛,不久,又恢复天宁寺旧名。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和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两度修缮天宁寺,整修一新的天宁寺规模宏大。塔后有大觉殿和广善戒坛,西北处有宗师府。明末天宁寺再毁。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修天宁寺,寺中心为辽代舍利塔,将辽代铁塔刹改为砖砌宝顶。塔前为山门、接引佛殿、东西配殿,塔后为三大士殿、戒坛、东西配殿。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再次修缮天宁寺,使天宁寺门庑殿宇斋堂规制一新,成为京城的一处胜迹。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寺中碑刻记载拆三大士殿移建山门,修复塔前殿宇。但塔后建筑全部荒废,塔座护角佛、狮头及塔身佛像、蟠龙等残缺部分,为保持原有艺术起见,一仍旧状。



http://s11/bmiddle/003IStfUzy6Z0CaNiQica&690

1906年《Peking》中的天宁寺塔照片。我上面的照片与此相对照,古槐仍健在。

解放后1958年对寺中文物进行了普查。19881月,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1992年大修时,从刹座内拆出一块辽代的建塔碑(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从而确定了此塔兴建的准确年代及此塔名称。碑文主文为:

  大辽燕京天王寺建舍利塔记

皇叔、判留守诸路兵马都元帅府事、秦晋国王,天庆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奉圣旨起建天王寺砖塔一坐,举高二百三尺,相计共一十个月了毕。(下略……)



http://s2/mw690/003IStfUzy6Z0CbyYSd71&690

山门(坐北朝南)

http://s1/mw690/003IStfUzy6Z0CbZvI4b0&690

http://s6/mw690/003IStfUzy6Z0Ccv5Jj95&690

    山门西侧,有“唐天王寺故址碑”。为2004年宣武区人民政府立,碑阳刻有“唐天王寺故址”;碑阴的碑文《唐天王寺记》为文物专家王世仁撰写,介绍了天宁寺的沿革。



http://s16/mw690/003IStfUzy6Z0CdfEZh8f&690

山门北面。山门殿内,供奉着木雕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背面立有木雕持杵韦驮像。山门殿左右墙壁上绘有四大天王的壁画。山门北门外的上方,悬挂“三空门”匾额,两侧有对联。山门左右各有一个侧门。



http://s5/mw690/003IStfUzy6Z0CdJ2yo84&690

出山门北门,见到的院落。



http://s7/mw690/003IStfUzy6Z0Ce4EMmd6&690

东侧有:钟楼,门外有木质原色“钟楼”匾额,两侧有对联,内祀地藏菩萨泥塑像(2011年塑)。钟楼北侧东配殿为伽蓝殿,殿门外悬挂“伽蓝殿”匾额,两侧有对联,均为木质原色。伽蓝殿兼作法物流通处。



http://s10/mw690/003IStfUzy6Z0Cetwdr79&690

西侧有:鼓楼,门外有木质原色“鼓楼”匾额,两侧有对联,内祀文殊菩萨泥塑像(2011年塑)。鼓楼北侧西配殿为祖师殿,殿门外悬挂“祖师殿”匾额,两侧有对联,均为木质原色,祖师殿兼作客堂。钟楼、鼓楼,均为2010年重建。



http://s12/mw690/003IStfUzy6Z0CeNMoPdb&690

http://s4/mw690/003IStfUzy6Z0CfgO1t53&690

http://s3/mw690/003IStfUzy6Z0CfJbsC62&690

山门内的正殿为接引殿,这是该寺所存的原有古建筑之一。2007年该寺修复后,接引殿门外有蓝底金字匾额“接引殿”,两侧黑底金字对联为“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运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后来换成木质原色的匾额“接引殿”,对联为“发欢喜心慧光通宝筏,施方便力法界转金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大式硬山顶,明间安有六抹菱花隔扇门,梁柁上有旋子彩画。殿内梁上的匾额题“觉路慈缘”四字,左右柱联为乾隆帝撰文:“金界庄延铃语钟声流静梵,莲台馥霭香云宝相现慈因。” 乾隆十年(1745年)励宗万写的《京城古迹考》记载,天宁寺“惟留古殿一间”,这座古殿即塔前的接引佛殿。



http://s12/mw690/003IStfUzy6Z0CybdY74b&690    此照片引自网上。2002年开始的天宁寺重修中,在接引殿新立有9米高的阿弥陀佛,这是当时世界宗教界最大的金丝楠木立佛。接引殿左右两壁均有精美的佛像壁画(2012年绘)。阿弥陀佛立像后面墙壁北侧有壁画,绘有天宁寺塔(2012年绘)。

http://s1/mw690/003IStfUzy6Z0CgHWVy40&690

接引殿前月台前的东西两侧立有两通螭首方座石碑,东侧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天宁寺碑记》,西侧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制重修天宁寺碑文》。碑文已看不清。



http://s11/mw690/003IStfUzy6Z0ChbfkKba&690

http://s5/mw690/003IStfUzy6Z0ChCRYo14&690

斋堂、法堂:位于接引殿的东西两侧,各九间,东侧的斋堂位于伽蓝殿和药师殿之间,西侧的法堂位于祖师殿和弥陀殿之间。每三间中间开一门,东西僧寮各开三个门。东侧的斋堂最中间的一个门上悬挂“五观堂”匾额,两侧有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均为木质原色。由于阳光强烈照射,楹联拍不清楚。



http://s12/mw690/003IStfUzy6Z0Ci4Id59b&690    接引殿北侧外檐下悬挂“庄严净土”匾额,此处已面对古塔,两侧有对联也与古塔有关:“灯明三百六十点,风撼三千四百铃;最好天宁云外塔,恨无梯级上青冥”。

http://s15/mw690/003IStfUzy6Z0CjdcXc0e&690

接引殿后,东配殿为药师殿,殿门外悬挂“药师殿”匾额,两侧有对联,均为木质原色,殿内供奉东方三圣,中祀药师佛,左右分别祀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墙壁上供奉往生牌位。



http://s13/bmiddle/003IStfUzy6Z0CDh62M6c&690

西配殿为弥陀殿,殿门外悬挂“弥陀殿”匾额,两侧有对联“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句弥陀坐大舟”,均为木质原色,殿内供奉西方三圣,中祀阿弥陀佛,左右分别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墙壁上供奉往生牌位。

 

接引殿北侧,面对的就是古塔,在“庄严净土”匾额下拍古塔:

http://s10/bmiddle/003IStfUzy6Z0CDNkRre9&690

在接引殿东侧与药师殿之间拍古塔:

http://s10/bmiddle/003IStfUzy6Z0CEj9Ud69&690

http://s12/mw690/003IStfUzy6Z0CEJaNtfb&690

天宁寺舍利塔通高57.8米,矗立在一个方形砖砌平台之上。

http://s12/mw690/003IStfUzy6Z0CFm8Hx4b&690

http://s2/mw690/003IStfUzy6Z0CFPvod11&690

平台以上是上下两层八角须弥形基座,下层须弥座束腰中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内雕有一尊自内向外伸出的狮头,这些狮头雕刻的十分精细,形神兼备。龛与龛之间雕刻缠枝莲、蒲草茨菇、水生植物的图案,其中莲花和莲叶的图案造型各异、姿态丰富。在须弥座转角处雕刻着金刚力士像,力士像赤裸着上身,全身肌肉紧绷,双手承托着须弥座的上枋。上层须弥座之上为砖雕仿木斗拱承托塔台和雕有一周护栏的平座,平座上雕刻的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姿态各异、细腻精美、典雅娟秀。平座之上是三层巨大的仰莲瓣,以承托巨大的塔身。仰莲瓣原为铁质,每月初八寺僧在其中注油,点燃三百六十盏灯以供佛祖。每当此时,灯光将塔身照得通明,与天上星月相映生辉。远近百姓聚众观灯,飞火流萤,共同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塔身为八角形,第一层塔身较高,正面朝南,为全部塔身雕饰的重点。八角为八个突出的半圆形立柱,与塔身连为一体。在立柱上面浮雕有一上一下、龙首相对、张牙舞爪、吞云吐雾盘旋的蛟龙。古龙的威武气势,显示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



http://s6/mw690/003IStfUzy6Z0CGkkkZ25&690

塔身的雕像是按《圆觉经》布置的圆觉道场,塔的建筑和装饰处理是按《华严经》经义设计的象征大日如来的“华藏世界”,两者结合,显示出辽代尊崇华严宗,融合显教密教的佛教特点。整座塔身上的浮雕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手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只可惜,历经时代风雨的侵蚀,这些浮雕大都残损严重,但它仍不失为中国佛塔雕塑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盛赞天宁寺塔的建筑设计,称它“富有音乐的韵律,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的杰作”。

上图为塔身正南方向。先看拱内主尊: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依《华严经》左右胁侍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间的佛坐于莲花宝座上,带背光,两边浮雕成立姿,双手合什。拱门前有一砖砌须弥座,座上原有一坐像(或跪像)。依《圆觉经》,十二圆觉菩萨依次在佛前问道,故此座上原应是问道菩萨像。2011年,在此座上新放置一金色佛像。拱门两侧各有一天王,栩栩如生。拱门框上的雕龙、两侧立柱上的雕龙活灵活现。

http://s9/mw690/003IStfUzy6Z4x5qwmAd8&690

 

依规矩,右绕佛塔,功德无量。

http://s16/bmiddle/003IStfUzy6Z0CH2NA3df&690

古塔西南面。西南面的直棂窗及两侧的菩萨。窗上方主尊为文殊菩萨,骑青狮,前(右)有“獠蛮”,后(左)有“拂林”。



http://s9/mw690/003IStfUzy6Z0CHFA3Sa8&690

古塔正西面的拱门及两侧的天王。拱内主尊为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依《观无量寿经》左右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http://s10/mw690/003IStfUzy6Z0CI9VBD39&690     古塔西北面的直棂窗及两侧的菩萨。窗上方主尊为五位菩萨,与东北面的五位菩萨及西南面、东南面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为《圆觉经》的十二圆觉菩萨。

http://s9/mw690/003IStfUzy6Z0CIQyTKe8&690

古塔正北面的拱门及两侧的天王。拱内主尊为准提观音,左右为二胁侍菩萨。古塔正北面损毁严重,唯准提观音佛法较大,保存完好。单拍一张。

http://s16/mw690/003IStfUzy6Z0CJl2ADcf&690

http://s13/mw690/003IStfUzy6Z0CJVdpy2c&690

古塔东北面的直棂窗及两侧的菩萨。窗上方主尊为五位菩萨,与西北面的五位菩萨及西南面、东南面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为《圆觉经》的十二圆觉菩萨。这五位菩萨单拍一张。

http://s2/mw690/003IStfUzy6Z0CKA6gFa1&690

http://s10/bmiddle/003IStfUzy6Z0CL9Ug129&690     古塔正东面的拱门及两侧的天王。拱内主尊为药师佛,依《药师经》左右胁侍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单拍一张拱内佛像。
http://s13/mw690/003IStfUzy6Z0CLJ4OUac&690

http://s6/mw690/003IStfUzy6Z0DQOPiJa5&690         东南面的直棂窗及两侧的菩萨。窗上方主尊为普贤菩萨,骑白象,前(左)有獠蛮,后(右)有拂林 单拍一张普贤菩萨骑白象。
http://s10/mw690/003IStfUzy6Z0CMJWEp09&690
    
     
以上部分照片,拍摄于201525日和2016126日。以下部分拍摄于201622日。
     
观赏完古塔的中下部分,再看古塔的上部、塔檐及塔顶。由于塔的高度,肉眼欣赏不到它上部的精美,就像白塔寺的白塔一样,欣赏不到塔顶、塔刹会留下遗憾。
http://s13/bmiddle/003IStfUzy6Z4xdLcSg0c&690
    塔檐:平面为八角形,十三层飞檐叠栱,逐层收迭,收分丰满柔和。檐下施有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塔身上隐作阑额、普柏枋,折角交叉出头处斫截平齐,如同辽代木结构建筑作法。初层补间铺作一朵,转角和补间铺作45度斜拱,柱头栌斗旁边有附角斗。各层塔檐的角梁都是木制,檐瓦、脊兽、套兽采用绿琉璃瓦。檐角计悬有3400铜铃。风作时铃齐鸣,仿佛编钟悠远绵长。


http://s3/mw690/003IStfUzy6Z4xnGyRkf2&690

十三层檐之间,每面供奉着三尊小铜佛,八面十二层应有288尊,但现在实存286尊,另两尊在文革初期遗失,注意,第一层右边一尊没有了。



http://s2/mw690/003IStfUzy6Z0CNCedz21&690

塔顶:两层八角仰莲上托有小须弥座,上承宝珠塔刹。塔刹曾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被震落,后被修复。


今塔前有月台,月台下东西两侧各立有一通石碑。东侧的是《天宁寺燃灯礼塔碑》,螭首方座,碑额阳面刻有“燃灯礼塔佛舍位碑”,碑身阴面无字,阳面刻有《天宁寺礼塔碑记》,据说是清朝康熙十一年尚书龚鼎孳搜集董其昌行书集撰而成,记载古时该塔须弥座莲花瓣上点燃360盏灯的景象。碑面字体几已无存。西侧的是2011年立的《重修天宁寺碑记》。

需要指出的是:天宁寺历史上一直是僧寺,但在2002年至2007年修复并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后,成为尼寺。

http://s5/mw690/003IStfUzy6Z4xwquUIc4&690
本文文字大部引自网上。在此一并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