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十三陵总神道

(2015-08-22 16:05:03)
标签:

昌平

十三陵

神道

杂谈

http://s15/mw690/003IStfUzy6UPMfPcjY1e&690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神路是长陵的附属建筑,也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起点是石牌坊,中经大红门,神功圣德碑,石象生,龙凤门,过五孔桥,七孔桥,直达长陵陵门之下,其它各陵的神道则从这条神道分出,因而又称总神道。神道是进入陵区的甬道,在明十三陵的南端。

今年的5月和7月,我曾分两次,游览了明十三陵总神道。先从“石牌坊”说起。


http://s7/mw690/003IStfUzy6UPL2eCIme6&690

石牌坊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嘉靖十九年)。地点为现在的昌平石牌坊村。牌坊高五十尺(合16米),宽一百零四尺(合35米),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这些图纹上原来曾饰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远,现已剥蚀净尽。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


http://s7/mw690/003IStfUzy6UPL2whoi26&690

过石牌坊,北行约1200余米,即为大红门。  大红门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侧原设有两个角门,并连接着长达80华里的红色围墙围绕着108平方公里的陵区。在蜿蜒连绵的围墙中,另设有一座小红门和十个出入口,均派有重兵驻守,是为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有些残迹尚依稀可辨。


http://s13/mw690/003IStfUzy6UPL2Qyyo3c&690

http://s10/mw690/003IStfUzy6UPL3BTAJa9&690

从大宫门南望石牌坊方向


http://s16/mw690/003IStfUzy6UPL3GOZ14f&690

大宫门两旁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彰显皇陵的无上尊严。(明太祖朱元璋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即1393年,就曾下令:“车马过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当时明朝已营建了皇陵、祖陵、孝陵三陵。皇陵、祖陵陵门外都立有“下马牌”,而孝陵陵区之前也立有一座刻有“诸司官员下马”六字的石牌坊。天寿山也是皇帝陵地,所以也有警示官员陵前下马的标志)。


              http://s10/bmiddle/003IStfUzy6UPL4qa5rc9&690

http://s15/mw690/003IStfUzy6UPL556JE2e&690

大宫门北面的神道


http://s1/mw690/003IStfUzy6UPL5haVyc0&690

沿神道北行,就来到“神功圣德碑”亭。


http://s15/mw690/003IStfUzy6UPL5Vi9wfe&690

http://s16/mw690/003IStfUzy6UPL6gu4v4f&690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内竖神功圣德碑一座,龙首龟缺,高8.1米,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阳刻明仁宗朱高炽撰写的碑文,3000余字,碑阴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韵”,碑文详细记录了长、永、定、思诸陵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御制诗,西侧是清仁宗嘉庆九年的御制文,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http://s5/bmiddle/003IStfUzy6UPL6kQNC74&690

              http://s14/bmiddle/003IStfUzy6UPL72HlX3d&690

http://s4/mw690/003IStfUzy6UPL7oH3Z33&690

哀明陵三十韵


碑亭四隅各有汉白玉华表1座,表顶各有异兽1尊,面南者称望君出,面北者为望君归。每座华表上共刻有41条龙。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


http://s16/mw690/003IStfUzy6UPL7SjpR2f&690

http://s3/mw690/003IStfUzy6UPMIV6oyc2&690
    这一段,颇显出风水宝地、龙脉气质。植被很好、视野开阔、拱卫皇陵的龙山、虎山历历在目。在我国,左青龙、右白虎是为吉兆。

http://s9/mw690/003IStfUzy6UPL8Nwmcb8&690


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六角形望柱二尊。

http://s6/mw690/003IStfUzy6UPL9MDfD55&690

从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石像生为明宣德十年(1435年)整修长陵、献陵时雕造,均用整块巨石琢成,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跪两立状。由南向北依次是:

 

蹲狮一对、立狮一对。雄狮威武,而且善战,视为守陵之卫士。

http://s14/mw690/003IStfUzy6UPLC5Rw1ad&690

http://s10/mw690/003IStfUzy6UPLbiXqN69&690

    蹲立獬豸各一对。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

http://s14/mw690/003IStfUzy6UPMWKYI58d&690

http://s9/mw690/003IStfUzy6UPLGU33Ob8&690

卧立骆驼各一对。骆驼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是古时的交通运输工具。

http://s14/mw690/003IStfUzy6UPLHaWNT3d&690

http://s8/mw690/003IStfUzy6UPLHWnQzd7&690

卧立大象各一对。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是古时的交通运输工具。
http://s13/mw690/003IStfUzy6UPLIxuu85c&690

卧立麟麟各一对。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是为祥瑞。

http://s13/mw690/003IStfUzy6UPLJ6Ym8cc&690

http://s16/mw690/003IStfUzy6UPLJs2LR6f&690

卧立马二对。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古时征战沙场的重要助力。

http://s6/mw690/003IStfUzy6UPLKcQLzb5&690

http://s9/mw690/003IStfUzy6UPLKOyIU98&690

再往北为石人雕塑。先是持瓜和盔甲武士各一对,十分威武。

              http://s1/mw690/003IStfUzy6UPNgyPp670&690

              http://s12/bmiddle/003IStfUzy6UPLMcpUTab&690


再有为拱手执笏朝衣冠文臣品官像各一对,最后为朝衣冠功臣像个一对,倍显虔诚。

               http://s16/bmiddle/003IStfUzy6UPLMQOLl7f&690

              http://s16/bmiddle/003IStfUzy6UPLNGhMHaf&690

              http://s5/bmiddle/003IStfUzy6UPLO7H6I14&690

http://s8/mw690/003IStfUzy6UPLPcRx587&690

神道北端为棂星门,俗称龙凤门。由六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是象征王制的尊贵门类,常用于宫室、坛庙、陵寝等建筑群中。


http://s14/mw690/003IStfUzy6UPLPAgG15d&690

http://s10/mw690/003IStfUzy6UPLQFFlna9&690

由北向南拍摄的神道和棂星门。


http://s8/mw690/003IStfUzy6UPNMjncH77&690

一个朝代过去了,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附:明十三陵分布图

      http://s2/bmiddle/003IStfUzy6UPO0UjHXb1&690

明十三陵总神道全景导览图

              http://s8/bmiddle/003IStfUzy6UPLTG0K32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