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2014-05-11 19:50:16)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蒲河九年制学校      李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要求以及写作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其实是学生的强项,真正的难点应该是把合理想象和把想象的事物或景物清楚准确的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采访家长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以及和现在情况的对比,并作记录。(目的何在?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变化两字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⑴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⑵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⑶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