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向后看,是为了更好的向前看———读黄梅戏《女驸马》有感
(2019-06-25 13:53:42)其实一直以来,中国戏曲对于我来说都有些遥远。京剧、越剧等剧种如果不看字幕,我基本上很难听懂唱词,这无疑让中国戏曲和我之间有了一道壁障。但是,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戏剧的眼神、动作、唱腔都有一种让人很舒服的、精致的美,当我读了黄梅戏《女驸马》这本书后,有颇多感触。
之所以选择看《女驸马》,一开始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女驸马》是黄梅戏。在我的印象中,黄梅戏的典范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调优美朗朗上口,而且更重要的是唱词比较容易听懂。其次吸引我的,大概就是《女驸马》的剧情了: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在公主帮助下,皇帝收素贞为义女,又释兆廷,并招素贞之兄,前科状元冯少英为驸马。两对新人乃同结秦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不得不说,剧目的情节跌至起伏,而且在封建礼教社会,这样的剧情无疑是不落俗套,非常具有新意的。
最后的结局是非常完满的,但是如果真正按照当时社会的情状和逻辑考据,可以说这个结局是不可能出现的。社会封建,权利集中,皇权至上不可侵犯,怎么能容忍一个女子欺君之罪呢?但是,正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所以人们才更渴望戏剧的完满。戏剧作为当时在民间极为流行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冯素珍敢爱敢恨,勇于反抗,忠贞不渝的精神是人们所颂扬的。或许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出这样惊天动地壮举的女子几乎没有,即使有这样的女子,也未必能获得幸福的结局,所以人们才将自己的期盼寄寓于戏剧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惊世骇俗的壮举,缠绵悱恻的爱情,或许越是难以得到,它们才越加的美好。而《女驸马》具备了这一切要素,实现了大家最渴望的美好愿景,所以它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黄梅戏,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朴,说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又深厚。
现代社会的节奏很快,我们常常寻求快速时效的信息,有很多人甚至没有欣赏过中国传统戏曲。其实,中国传统戏剧始终反映了大家美好的愿景和期望,这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而中国戏剧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美,更是现在所充斥的电视剧、电影中所没有的。我很庆幸我去品读了它,去感受了它,我没有错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戏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