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青花梵文笔洗赏析暨质疑北京故宫藏青花梵文出戟盖罐的断代

标签:
青花梵文笔洗大德吉祥场 |
分类: 永乐瓷赏析 |

该罐未署年款,罐盖和内底分别用篆体横写”大德吉祥场“五字(图2),

这个盖罐被耿宝昌先生断为宣德官窑瓷器(见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44页),也是全世界馆藏唯一的一件有”大德吉祥场“铭文的瓷器,被视为国宝。陶斋收藏了一件写有”大德吉祥场“的铭文的笔洗(图3-图5),



口径10厘米,撇口,朿颈,鼓腹,圈足,内心绘州渚白露芦花图,外壁写一圈梵文,近底处绘一圈莲瓣纹,底双圈内从左向右篆书”大德吉祥场“五字。该洗器形圆润、清秀,器口以手拭之有锋利感;胎质细腻,露胎处显温润、细腻的白砂胎,胎体轻重适度,手感较宣德瓷器略轻;釉面平净、莹润,有肥亮感,无桔皮纹,釉下气泡较小、较少;青花色调蓝艳,浓重处有铁斑;总之,此洗具有永乐青花瓷器的特点。我们知道,永乐官窑的款识是篆体(图6),

宣德官窑的款识是楷体,”大德吉祥场“铭文也是篆体,而且与永乐官窑款识属于同类型的篆体。我认为这件笔洗是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的作品,同样有”大德吉祥场“篆书铭文的“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也应该是永乐年的作品。
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其全称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哈立麻率领僧众先后在南京灵谷寺和山西五台山设普渡大斋,为已故的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荐福”。这次“荐福”影响较大,西藏博物馆现藏有50米长的哈立麻为明太祖荐福图长卷。永乐六年,哈立麻回到了西藏。以上史料说明来京的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在京举行法会的时间是永乐5年而不是宣德5年。有明一代,不断有西藏各教派领袖到京城朝贡,举行各种法会,为什么要把这个出戟盖罐与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联系起来,实在看不出原因,如果要以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举行法会的时间来定盖罐的制作时间,这个出戟罐应该制作于永乐而不是宣德。故宫博物院将此罐断为宣德,确实根据不足。
前一篇:成化薄胎红釉留白龙纹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