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

(2016-01-21 06:01:01)
标签:

北宋

定窑

白釉褐彩

凤头执壶

剔花

分类: 宋瓷赏析
                        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
                                                                       作者        陶斋
       在日本大阪市北区,市中央公会堂东侧,有一座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馆内收藏有大量中、韩、日的陶瓷器,藏品主要来自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住友集团捐赠的安宅旧藏中,有一个日本俗称“吐噜瓶”的小瓶(图1)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                  图1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白釉剔花牡丹卷草纹瓶
日文名称叫“白磁锈花牡丹唐草文瓶”,翻译成汉语就是“白釉剔花牡丹卷草纹瓶”,
馆方定该瓶北宋定窑制作,列入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剔花工艺始于北宋磁州窑(见陶斋博文《磁州窑装饰艺术鉴赏(四)),根据磁州窑中心窑场《观台窑址发掘报告》,剔花工艺在北宋前期已经出现,其具体做法是,先在胎体上施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刻画纹饰,再将纹饰以外的化妆土剔掉,之后施透明釉入窑烧成,利用胎和化妆土之间的反差来表现纹饰。宋代磁州窑的剔花工艺曾经广为流行定窑学习磁州窑的剔花工艺也生产了各种剔花瓷器,有白釉剔花、緑釉剔花和白釉褐彩剔花,前两种多为粗胎,胎色发灰,白釉褐彩剔花瓷器则使用细白胎制作,工艺更加规整精细,但传世极少,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剔花瓶,就属于这个品种。陶斋收藏了一把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图2-图10),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2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3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4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5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6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7 图中可见修胎的刀痕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8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9 图中可见明显的剔刀痕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图10 图中可见北宋定窑特有的“泪痕”
高27厘米,壶
顶部是凤首形,凤顶花冠为注水囗。颈部上细、下粗,中间有一竹节形凸起。圆腹丰滿,圈足。壶体一侧安长圆形流,另一侧安扁形柄。全器用白釉褐彩剔花工艺装饰,先在胎上薄薄的涂一层含氧化铁较高的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刻画出纹饰,再把无纹饰地方的化妆土剔去,施透明白釉后入窑烧成。因为化妆土含铁量高,有化妆土的地方成褐彩,无化妆土的地方露出白胎,形成白地褐花或者褐地白花。该壶的作者独具匠心,壶的上部(凤首、颈、流和柄)和下部(底足外墙)施褐彩,中间(肩部和腹部)用白地褐花装饰,肩部饰折枝花卉,腹部饰云凤纹,洁白的底上衬托出褐色的纹饰,十分鲜艳夺目。壶的造型明显受隋、唐时期传入中国的西亚萨珊、粟特银器的影响,体现了西亚元素与中国元素的结合,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的造型相近(图11),北宋定窑白釉褐彩剔花凤头执壶赏析                  图11
其造型美观、大方,制作精细,胎质洁白细腻,釉色
莹润,纹饰装饰性强,对比强烈,是定窑白釉和彩剔花瓷器精品,传世稀少,弥足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