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青花压手杯赏析(六)
作者
陶斋
压手杯是否永乐创烧?收藏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明代的鉴赏家高濂和谷应泰在其著述中都论及压手杯,但都未涉及压手杯的创烧问题。清代的一些鉴赏家认为压手杯起源于宋,永乐压手杯系仿宋制生产。当代明清瓷器鉴定大师耿宝昌先生在其《明清瓷器鉴定》中,也未论及这个问题。
我认为压手杯创烧于永乐。清代的一些鉴赏家没有我们幸运,他们可能没有见过真正的压手杯,错把鈴铛杯当成了压手杯。寂園叟在《陶雅》卷下三十二中说:“坯之坦口拆腰者。古謂之壓手杯。今之所謂马鈴式(俗謂之鈴鐺杯)者也。”他认为压手杯就是铃铛杯。鈴铛杯确始于宋,因形似倒置的铃铛而得名,鈴铛杯与压手杯主要有两点不同:一,口径高度比不一样,鈴铛杯深腹,高度大于口径。二,压手杯形成坦囗,铃铛杯是普通撇囗。图1是北京某拍卖会19万元成交的道光粉彩鈴铛杯。
图1 鈴铛杯
图2 压手杯
宋代时兴点茶,流行斗茶之风,各窑场生产了众多黑釉茶盏。明人认为,应崇尚自然,直接用沸水冲泡飲用茶叶,为此,朱元璋颁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使我们的飲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直延续到今天。饮茶方式的变化,不再需要黑釉大茶盏,要求有新的茶具,压手杯可能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生产的。这种推测要找到可靠的证据恐怕也是很困难的。《中国酒文化大词典》称压手杯是永乐著名的酒具,明代开始流行酒精度较高的蒸馏酒,压手杯的容量不到二两,作酒杯也是可能的。作为皇帝的御用器物,作茶杯或作酒杯,只能二选一。
永乐青花压手杯被奉为明瓷的经典,对后世瓷器制作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馆藏的四只压手杯全在大陆,国外不少研究者对其还持怀疑的态度,期待对压手杯的研究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