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好听的声音》反思
(2015-11-29 16:04:55)
标签:
教学随笔 |
科学《好听的声音》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探索不同的物体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并通过再次探索让幼儿了解一样的物体,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在本节课的开始部分,我就出示套筒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设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猜测。如果在套筒里放一些物品会不会发出声音呢?这时,幼儿都发表了自己的猜测。有的幼儿说会发出声音,有的幼儿说不会发出声音。后来通过老师的验证,终于得到了结果,在套筒娃娃里放入东西会发出声音的。这时,幼儿的兴趣正浓厚,并且产生了好奇心。这时,我继续了第二个探索,给幼儿第二个探索性的问题:不同的物体在套筒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又被激起。有的幼儿很疑惑地说:“可能一样吧,可能不一样吧!”这时的幼儿都期盼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让幼儿去自由探索,这次的探索幼儿的积极性比上一次更高。很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很认真,等老师总结得出结论的时候,很多幼儿已经得出了结论。这一个步骤幼儿表现得不错。为了让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欲望,我们对幼儿提出进一步的探索欲望,让幼儿通过看老师的演示猜出一样的物体,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会怎样呢?全班幼儿都全神贯注,由于老师让幼儿亲眼所见,所以很多幼儿都明白了。一样的物体,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整节课环节步骤一层进一层,每次幼儿都带着疑问去探索,而且发言比较积极。只是在探索的时候,有的幼儿比较死板,在摇的时候,有的幼儿就一直在使劲地摇,没有探索目的,这时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在以后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地调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活动中调动了多种感官,在看看、听听、玩玩中增长经验,在“玩”、“听”中,感受着不同的声音,并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所以他们真正做到在玩中乐,玩中学。在评价活动环节中我适时的给予幼儿鼓励,在活动结束时我给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幼儿都发了贴画以示奖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想这些孩子一定会记住曾经有一位老师让他们那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