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讲解“的、地、得”的用法

标签:
汉语教师教育考试中心师大 |
很多人都知道“的、地、得”这三个字使用是有一定规则的,但在日常应用中往往不加重视,用“的”代替所有。作为一名传授文化的教师,在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时,一定要将这三个字加以正确区分。
这三个字在做助词时都念“de”,所以区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正确使用这三字,就必须先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的”是定语标志,用于“定+中”(即定语加中心语)一类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中。 如: 明亮的灯光 / 微弱的灯光/ 昏暗的灯光
“地”是状语标志,用于“状+中”(即状语加中心语)一类偏正结构的动词短语中。如: 不紧不慢地走/ 慌慌张张地走 / 急急忙忙地走
“得”是补语标志,用于“动/形+补”(即由动词或者形容词加上补语构成)一类结构当中。
如: 交代得清清楚楚 / 摆放得整整齐齐 / 安静得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
观察上边的实例,我们会发现这三类短语虽然结构上、功能上都有不同,但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归纳为“×de×”这一形式。“的、地、得”读音上的一致,使得一些对语言结构分析不太了解的人模糊了三者用法上的界线。要正确区分,除了掌握相关短语知识外,可做如下简单记忆:
1 在“×de×”结构中,如果后面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那么,“de”写作“的”。
2 在“×de×”结构中,如果后面的“×”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那么,“de”写作“地”。
3 在“×de×”结构中,如果前面的“×”是动词或者形容词,而后面不跟名词或名词性结构,那么,“de”写作“得”。
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学习文化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马马虎虎,滥竽充数,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的应用与掌握,才能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学习对外汉语知识,来陕西师范大学对外汉语考试中心,合格者将获得City&Guilds国际认证的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以及陕师大对外汉语专业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可推荐出国就业。
更多关于对外汉语教师考试内容
请登录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认证中心官网:www.snnucg.com
咨询电话:029-853009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15号楼西配楼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