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第三实验幼儿园
第三实验幼儿园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54积分
  • 博客访问:190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1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古诗教学初探 - 沂南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2015-12-28 15:48:24)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042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任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应从幼儿园抓起,结合幼儿园实际现状,我园就幼儿古诗的学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实践。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长期对幼儿进行古诗文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如何学习快乐?我们边实践边探索、、、、、、

二、古诗集中教学方式方法研讨

教研活动以集体教学和研讨为主,探讨幼儿园的古诗教学,怎样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园开展了3节古诗教学活动:小班邵老师执教《夜宿山寺》、中班程老师《风》、大班梁老师的《画鸡》,活动结束后,教研组组长和各位老师做了精辟的研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不同形式让大家对古诗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尤其讲究韵律。一字一句就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研讨具体内容为:

1: 在选材时,我就调查了孩子们对古诗的了解如何,结果很多孩子会背一些古诗,但对古诗《夜宿山寺》没有一个孩子会背。当时我就徘徊在选材的犹豫阶段,这个活动可以选用小班进行教学吗?或是说可以尝试一下在小班进行教学。当确定上《夜宿山寺》后,我就开始考虑,如何设计教案,而且考虑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让孩子容易接受,才能让孩子较好的掌握。上网、搜书,在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后。我尝试了用肢体语言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2:其实《夜宿山寺》从内容上对于小班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对“危楼”、“天上人” 等,首句一个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但幼儿又该如何理解呢?第二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但是夸张的艺术手法,幼儿是不易理解的。

3: 怎样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逼真又形象的让孩子初步理解感受,目标的制定上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界定要把握好。

4:像《风》短短4句话,,把风的作用描绘的淋漓尽致,程老师利用动态的视频将风吹叶落,风来花开、浪起,风刮竹斜呈现给孩子们,幼儿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新事物,空洞的说教往往不易形成印象。所以朗朗上口的诗句配以动态视觉易加深印象,容易记忆生成。

5:《画鸡》虽然是七言诗,但对于大班小朋友来讲,有些简单,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幼儿熟悉,以朗朗上口的古诗描绘出的大公鸡幼儿感兴趣,放到中班学习也可以。

小结:这三节活动课其中小班以直观的、形象的自制挂图,一句一句引出诗句,以动作表演加深幼儿的理解与记忆;中班通过动态的视频让幼儿感受情境美,以词语接龙、唱舞的形式达到目标;大班通过谜语、讲故事、猜一猜的不同形式展开活动。围绕这次活动就古诗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以及效果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仅教研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各位教师更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各抒己见,研讨活动有声有色。其中提出鉴于《山东省幼儿教师指导用书》古诗选入内容少,那么老师在目标的制定上一定依据《纲要》中不同年龄段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现有语言发展水平,挑选一些幼儿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探索创造多种形式和方法使幼儿从小对古诗产生兴趣,感受诗句的美,同时受到品德和美感教育,也为今后学习古文奠定基础。

三、教研收获:

1、探讨了大、中、小3个年龄段进行古诗集体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小班变枯涩难懂为形象直观,中班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大班逼真具体的故事,幼儿跟随老师又唱又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幼儿逐渐喜欢并爱上古诗,闲来不时吟唱几句。

2、让老师、孩子和家长都爱上了古诗,押韵、朗朗上口、五言七言的几句古诗,幼儿摇头晃脑的吟诵,传承了中华文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给幼儿园、家庭营造了传统文化的氛围。

四、问题及困惑

1、每首古诗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与环境,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现代的我们如何以现在的心境去解读?怎样更贴切地体现其意境美、韵律美?如何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去理解与喜爱?需要年轻的老师在教与学中多加思考!

2、怎样把传统文化渗透在一日常规保教中,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好地结合仍然是我们需要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阅读(503)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