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庖丁解牛》教案

(2013-12-24 12:40:53)
标签:

教案

分类: 教学

庖丁解牛(赛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庖丁高超技艺形成的原因。(学习重点)

3、感悟庄子阐发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大碰撞的时期,这时期,诸子百家异彩纷呈。其中,有位智者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闻名,以善讲故事著称,他就是庄周。像我们熟知的一些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等,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将接触到庄子的又一个小故事——《庖丁解牛》,这次,我们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教益呢?

 

展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

(一)读

 

(二)析

1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翻译)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庖丁精彩的解牛过程的

描写动作:合于舞——视觉

描摹声音:中于乐——听觉

3、为什么不写牛之挣扎、血之横流,却极写其合于舞、中于乐?

  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夸张手法,写出了他技艺高超

 

三)探

一探庖丁解牛之道

做事无所谓大小,关键是做精做绝。庖丁是如何把解牛这等小事做得连文惠王都赞不绝口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庖丁的解牛经验。

1.    齐读

2.    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3.    课文突出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目的何在?

4.    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5.    他是通过什么来实行这些阶段的转化的?

6.    是什么让他能二十年如一日的反复实践?

7.    庖丁的刀可以用19年,他是怎样做到的?

(学生找出原文,翻译)

归纳:

8.庖丁把解牛做成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艺术,连文惠王都发出赞叹,可谓神庖。可是他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什么?

齐读含有此问题答案的句子,总结:

他仍然小心谨慎,不骄不躁。


总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目标高远。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二探庄子养生之道

寓言中的人、事、物自然不是单纯的,它们都有深层寓意,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塑造庖丁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包含着怎样的寓意呢?文惠君通过庖丁的话悟得了“养生之道”,他悟出来的,其实就是庄子要讲给他听的,那么庄子所认同的“养生之道”指什么?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面对纷繁的事情,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尽可能的避开种种矛盾冲突。但不免遇到困难、冲突时,则要全神贯注,谨慎处理。在困难解决后,应及时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于这个社会之中。

 

对于庄子这种“避锋芒”“顺其自然”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比如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植杖耘耔,登皋舒啸,乐安天命的悠闲自在;苏轼被贬黄州后,寄情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超然洒脱;李白赐金放还后白鹿青崖、纵情山水的狂放不羁。

当然,现代社会倡导锐意进取,这种避锋芒,以求自保的处世态度,是不合时宜的。这只是庄子通过这则语言要表达的他自己的观点。时至今日,我们再读,它给我们的启示早已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

三探人生之道

      你能从庖丁的话语中体会到哪些人生的道理?

明确:

     做事情要有目标,并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尽力把目标定的高远些。

②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③当一个人身怀绝技登上成功的巅峰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尤为重要。

④反复练习,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三、课堂写作训练
小寓言大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庖丁带给我们的各种启示,可是这些对于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尽的?不如,我们把它写下来——
      

小寓言大智慧,围绕你所得到的启示写一个150字左右的议论段。

   写作格式:

      提出观点+事例+点评+现实

 

四、总结

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这则寓言的寓意还有很多解读,留待我们同学日后在生活中逐步领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