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合理布置作业有效提高成绩
(2014-03-18 17:06:50)
标签:
教育 |
合理布置作业有效提高成绩
作业是我们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它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授课有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把作业当做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一、布置作业的形式与目的
布置作业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 新授课后以检查和反馈学习效果而布置的当堂完成的作业。这时的作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便于老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2. 为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而布置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虽然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环境,而真实的学习是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时发生的。同时做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有时间从自己的现有水平反思所学内容,因而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她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做一些拓展思维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整理、复习、等而布置的假期作业。假期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能找出在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再次学习。
二、作业的布置要求
1. 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作业量不宜过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手中的各种教辅资料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家长购买的、还有课后练习等。新授课后的作业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精挑细选,但也有部分教师不分具体情况随意布置几道做到作业本上,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先将布置的作业审查一遍,以确定内容是否过多、所用时间是否过长、是否有重复性的作业、对当天所学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等等
2. 布置作业形式宜多样化,要体现层次性
一成不变的机械训练会使学生有厌学情绪,造成为做作业而做作业,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布置作业的目的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外,也应该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时的喜悦。所以提倡布置作业时对优等生和其他学生作业要区别对待,对优等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对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知识的题目,。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要一味的加大题目的难度而脱离生活实际,就像姜昆和唐杰忠在相声里所说的:“水池里放水管和进水管的题目”。同时还要注意给中等学生布置的题目既要能让他们做出来,还要有一定的坡度,让他们稍微跳一跳就能解决的题目,以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发展”这种理念。
如: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
基础题
1. 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拓展延伸
3. 布置作业要生活化,体现实践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技能的掌握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学过二年级上册《米和厘米》以后可以设计布置实际生活的开放性作业,既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米”和“厘米”的实际长度,又培养了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把测量的物体及名称填在下表中:因这是一道属于向生活开放的作业,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三、作业的批改
1.
(1)
(2)
(3)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还应有批改记录,将作业中典型的错误和一些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随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归纳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再以后的备课中穿插进去进行补救。
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博茨勤提供的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几个方法供我们教师参考。
1. 是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灰心丧气就永远不会进步。
2. 欲速则不达,不要过于强迫或逼迫孩子做功课或学习,这样孩子会变得焦躁、不耐烦,产生反抗情绪。
3. 不要哦吝啬赞美之词,过于批评他的错误,会是她情绪低落,会犯更多的错误。
4. 不要总拿成绩优秀的孩子和他比较,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不自觉的放弃进取。
5. 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