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情绪 古朴之风
——访著名书画家高全成教授
记者闫鹏飞
“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家协会主席张海的隶书。多年前,他在河南省书协时,我便参加了河南省书协函授班,在张主席等老师的指导下,走上了学习书法之路。”2012年4月5日,刚刚退休在家的甘肃省机电学院高全成副教授,向记者介绍他学习书法之路时,最忘不了的还是老师们对他的教诲,其实,高教授不但书法出众,而且,他的国画作品也不同凡响。
http://s13/mw690/003HJEF4zy7cwPG6MLq4c&690
刚过花甲之年的的高全成教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出生在具有6万年文明史的甘肃省天水市大地湾附近,从小便对大地湾文化充满了敬仰之情,以至在他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之后,仍然以“大地湾人”为网名,并选用闻名世界的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瓶”图案为闲章,作为激励自己不忘乡情,学习书画的座右铭。
http://s16/mw690/003HJEF4zy7cwPG1ASzff&690
高全成教授早年曾经是记者的恩师,当年,他为我们教授体育课时,经常在繁忙的授课之余,以练习书法为乐。后来,他从天水市二中来到甘肃省机电学院工作,在为学生讲授体育课的同时,经过几年刻苦钻研,在国画艺术上也颇有成就,开始为大学生们教授美术史和国画课,这让他从小热爱的书画有了用武之地,在大学教学与自学中,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丹青素养。
http://s16/mw690/003HJEF4zy7cwPIq2pFcf&690
高教授在早年教学时,为提高自己书画欣赏和创作水平,便不惜万里之遥,拜访全国各地喜欢的名师,自费学习书法和国画艺术。1984年,当高教授听到,时为河南省书协主席(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海,在河南书协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原书法大赛后,要创办全国书法函授班招生的消息时,便如获至宝,家人劝不劝不住,来到郑州报名参加书法函授学习。函授教学常常每次学习一、两周后,又要回到工作岗位,不要说请假手续复杂,就是乘坐火车往返,也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为了参加学习,他把家中的一点积蓄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在三年的学习中,他认真学习函授教材,在工作之余,临摹和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为了提高书法水平,他常常背着一卷厚厚的作品,请函授班的老师指导。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与创作,果然他的书法在临习传统“颜柳欧赵”及历代碑帖中,渐渐形成了自己大气磅礴的风格。随后,他又开始了自学国画之路,一方面反复在写生实践和创作之路上迈进,一方面从西洋绘画技法中吸取参考营养,从花鸟画开始,进而涉猎山水,让他的国画也别具一格。
一位著名国画家说:“全成兄,个头伟岸,刚直不阿,心底善良,常怀忧国忧民之志。大学毕业后,他从事教育工作之余,又捧起了书画之卷。观他的作品,无论书法还是国画,总有一种率真、大气的感觉,透出了体育人特有的干练简洁气质。他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任由笔尖驰骋在理想的世界里。每当看到其满屋皆书、四壁人画的场景,会让人切实感受到他对书画艺术的痴迷和不倦追求、感受到他心静如水,对率真大气风格的理想世界追求。”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曾获得“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创新奖”、国画获“第三届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展荣誉金奖”、“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成人组金奖”等,作品被银川美术馆等单位和个人收藏,部分书法作品被立碑,艺术成就入编多部书画专集,出版有《牧人书画作品集》、《了无文集》等。
http://s12/mw690/003HJEF4zy7cwPGbFtFbb&690
天水大地湾考古发现,这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史前文明,特别是其中一张绘有史前人物的地画,为世界最早的人物画。为了丰富自己的书画内涵,他多次来到这里观看写生和研究。他以大地湾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尝试用艺术回报养育家乡和黄土地。1998年,高教授想到家乡村民都喜欢书画,便来到老家五营乡,联络附近5个乡镇的村民书画爱好者100多人,成立了当地历史上第一家农村书画协会——大地湾书画社,开始利用他的书画特长,为会员讲授书画基础知识,逢年过节为村民义务创作楹联和国画。这一年,他还被推选为该书画社社长,在组织会员集体创作的同时,开展书画交、流展示、讲评、研讨等活动。时间不长,这些农民农忙时干活,农闲时学习和创作,成为活跃农村书画文化的骨干,其作品也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成为农户家索求的书画作品新去处。近年来,他还带领书画社成员先后在天水市“节会”、秦安县城庙会等场所,举办了18次书画作品展,先后带领优秀会员累计30多次送书画到军营、到社区、到农村、到林区,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记者看到,高教授的山水画以重彩写实为主,通过写意把天水的秋山绿水尽收笔中,能够在不经意间绘就出普通山水的神奇和伟岸。无论是天际的遥远、小山庄的宁静,还是农家院落的繁花,以至几丛山野花,他都能用寥寥几笔,勾画出饱含深情的画面。他的国画或写意、或重彩,无不反映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敬。记者在其画中,仿佛看到了他当年在球场上奋勇争先的身影,看到了他“丹青不知老将至,宝贵于我如浮云”的豪迈,也看到了他对故乡农民书画家的关注和关爱。
书法是他表现其心灵志向的又一艺术,也是他艺术灵魂自由舞蹈的旋律,在他的心底蕴含的是源自大地湾的一曲传奇歌谣。拜读他一页页的书法,就像在阅读其心迹,在平静的飞舞中,抒写着他不同时期的心绪与生命历程;就像在聆听一曲曲生命之歌,在不同的旋律之间起伏跌宕。他质朴与率真的性格,在一幅幅书法飞扬时,会让人想起“书如其人”的哲理,让人感到其对生活感悟和深思。他深厚的文化根基和豪迈的性格,使其作品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自己对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华和禅意精萃的理解贯通在作品中,而又能融为一体,构筑其特有的书法意境。他的书法如游龙飞舞,在刚劲有力中显示着奔放高昂的激扬。其笔画飞白如委婉雅致的彩凤,在缠绵娟秀的盘旋中透出清新峻拔的七彩云霞;其书法又如庄重质朴的老者,在温柔敦厚的外表中,显示着超凡绝俗的仙风道骨;其书风如狂放的骏马,在独来独往的飘逸中流出简静含蓄而奔放的流畅。一幅幅书法作品,无论是布局的疏密、线条的流畅,以及整体美感,都是他“德、才、学、识”的深厚积淀,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国画一般分为物境、情境、意境。齐白石先生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高教授的国画里,有一种“虚静、无为、无我”的气韵。他的国画立足北方山峦的雄奇与博大,把现代题材用传统技法相结合表现,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高教授用国画语言对自然“大爱”的诠释,是书画家用笔自觉探索世界而抒发的产物。
那一幅幅作品,从布局疏密到线条的流畅上及整体美感上,让人流连忘返,其大美意境让记者萦绕心间,久久难忘。
(本文始发《天水晚报》,《艺术人物》国家艺术人物高全成专刊转发)
http://s5/mw690/003HJEF4zy7cwPGoGJS44&690
http://s2/mw690/003HJEF4zy7cwPHlx3H1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