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课外读物亟需全社会共同关注

(2015-04-09 22:43:26)
标签:

杂谈

教育

八角亭中学

时评

分类: 教育杂感(原创)

       课间,几个同事闲聊之际,谈到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的问题,无不面露忧色。

      作为语文教师,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一直备受我们关注。而今,孩子们还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吗?

      回答是肯定的,却也是令人尴尬的。不少学生喜欢看书,但能使他们沉迷的并不是名著或散文之类的文学读物,而是街头泛滥的那些庸俗甚至低级有害的不良书刊。据笔者和同事了解,仅上课时间现场收缴的“战利品”就不下十余种。同事随手就从办公桌里拿出厚厚的一叠,笔者浏览一下,大致可分三类。

       第一类:《乌龙院》《花季美少女》《魔卡少女》《奇幻小说》之类小册子小刊物。内容大多胡编乱造,行文天马行空,充斥着早恋故事、成人化细节,以及大量纯粹低级搞笑的漫画和荒诞离奇的无聊故事。

       第二类:《恐怖故事》《鬼故事》之类,读之令人毛骨悚然,晚上无法入眠,是专门恐吓青少年的读物。

      第三类:《帅神》《网游之幸运魔剑士》之类“指导网游”的大部头“专著”。

      第四类:各种专门“报道”当红明星的娱乐期刊。无非是不断爆炒明星隐私秘闻之类,为“粉丝们”服务的。

      以上几类书刊在当今青少年当中异常走红的原因,无非是迎合了他们好玩、喜欢新奇、追求刺激的心理,但其毒害绝对不容忽视。信手翻开手头的一本来自学生手中的《糖果屋里的小妮子》(标注作者为:小米拉著),看标题是面对青少年读者的,但其中充斥着大量不堪入目的成人化语言和成人化的细节描写,让人震惊莫名。看看内页,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却赫然在目,实在想不通这本厚达508页的“正规”书籍是怎么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出版的!

        此类书刊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之深重程度,恐怕无法估量。君不见,当今校园“早恋风”“网游风”“追星风”已成时尚,甚至学生作文中动辄”编织校园童话风“(专写昏天黑地的校园恋情)也渐成气候,乃至“厌学风”的重新抬头,无不与此类低俗书刊的倾销与泛滥颇有渊源。对青少年来说,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化食粮,而是彻头彻尾的有害学业,有害身心健康的文化垃圾。

       值得注意的是,在书刊市场,“低俗类”一直在与“健康类”争夺青少年读者这一数量极其众多的群体。面对前者的威胁,后者在不少地方似乎已处于劣势,不能不令人忧虑。

       教育专家反复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比如科普类、文学名著类,及时补充成长所必须的精神营养。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为此也作了大量的努力,如推荐新课标指定的名著,并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但残酷的现实往往是,学生品不出好书的书香,倒是纷纷拜倒在“俗书”的石榴裙下,课下看,课堂看,睡觉也看。因为后者往往情节惊险、离奇、怪异,“魔力”十足,让自制力本就缺乏的孩子不能自已。

     “俗书”不仅浪费学生大量时间,严重分散学习精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精神空虚、恍惚,丧失生活热情,性格怪异偏激,产生心理疾患。不少同行对此忧心忡忡,却苦于个人力量有限,不知妙策在何方。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引导,校方、家长和社会都责无旁贷,但需要形成合力。而现实情况却是,这一“神圣职责”总是由学校和教师单枪匹马地承担。孤军奋战的结果,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课外读物,事关青少年一代的心灵和精神的健康塑造,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令人忧虑的现实,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在此强烈呼吁:请全社会、政府和家长高度关注青少年课外读物(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考试分数),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书刊市场,净化读书风气,还孩子们一片无污染的阅读天地!

       也愿我们的弟子牢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多读好书,才是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