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搭石》吉春亚

(2015-09-26 23:33:22)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年级

学习语言表达,运用美的情景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 吉春亚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语言,感受作者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独特的美丽风景来表达热爱家乡的浓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中一行人走搭石画面内容

3.启发学生从学校平凡的一物一景中发现“美丽的风景”,尝试或用形象生动的或用质朴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发现之美。

【教学重难点】

目标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画面美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搭石。

师:这就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就是搭石。

学生朗读。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搭石就在小乡村的,随处可见,极为普通。文中的搭石在无名小溪上,一年四季人们都在行走,而刘章爷爷对他极有情感,称她是——

生:一道风景。

师:(板书 平凡   风景)风景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字——

生:美。

师:刘章爷爷写下了哪几个美好的画面呢?

生:第一个画面是村里的人在桥上摆搭石,第二个画面是下班上班的路上,大家一起走在搭石上。第三个画面是,走搭石的时候,互相谦让。最后一个画面是大人还背着老人走搭石。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四个画面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司空见惯的想象,刘章爷爷称之为风景。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刘章爷爷怎么写的,让读着也似乎看到了这一道道风景。

二、欣赏,语言表达美

(一)欣赏走搭石的画面的诗情语言

1.初步读出美的感觉

师:这四个画面中凭着我们直觉,哪一个画面的语言写得最美最美。

生:走搭石的画面。

师:大家都这么认为。请你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写得最美的地方画出来。

学生划句子。

师: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生:(读文)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课件出示文字段落。

师:我们自由朗读,尽量把美感读出来。

多位同学朗读。

2.发现表达的秘妙

师:感谢刘璋爷爷用一只神奇的笔留给我们美好的画面。再一起朗读。

学生朗读。

师:读了很多遍,也许已经发现了表达的秘密,其实在多个角度在表达美。这里是什么美——

生:动作的协调有序的美。

师:这里呢?

生:塔塔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声音的美。

师:这里呢?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

(人影绰绰出示字典解释)

师:就是一行人走搭石,在刘璋爷爷那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中竟然是动作也美,声音也美,水中的影子也美。

3.美的背后情感

师:好一幅和谐的美景啊,乡民们走得如此协调有序,是谁在指挥呢?

生:是前面的人想着后面的,后面的人想着前面的。

师:是大家互相想着别人啊!

师:那看得见的是协调有致走搭石,折射出的,也就是背后蕴藏的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乡村的老百姓心里想的是别人。

生:乡村老百姓互相很配合。

生:乡村百姓没有只想着自己,而是想着的是前面和后面的人。

生:他们经常走,就很默契了。

师:这份默契中蕴含的的的乡村百姓的那份互相谦让,蕴含着心中想着别人的浓浓的情意。配上音乐让我们再美美读读这些精妙的描写。

(全班配乐齐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真不愧为一道风景。

 (二)过搭石的画面---体会语言的质朴美

师:刘璋爷爷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了一行人走搭石美好的画面,接着向大家介绍走搭石中“让”和“背”的情景。我邀请女生来朗读。

学生读。

师:刘璋爷爷写这两个场景有没有类似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生动的语言?

生:没有。

师:语言特别质朴。几乎没有华丽的词语,但是同样能表现让搭石和背老人走路也是一道风景。你们再读读。

生自由朗读。

师:一定有一些特别的词语能表现这也是美丽的风景。

生:一个“都”字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太常见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师:好淳朴的乡民啊!

生:(读文)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总是这么做的,他们对老人多么尊敬啊!

生:(读文)总会让别人先走,心里想着都是别人

生:(读文)把被老人当作是理所当然事情。

生:还有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这个经常就说明不是一次了。

师:这些乡民们把帮助别人,把热情待人,把尊敬老人看着是一件很自然段的事情,多么可亲可敬啊,这里的乡民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乡民还会把什么看做是理所当然?

生:假如有一个孕妇过来了,就先提醒孕妇慢慢走或者拉着她的手行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生:如果是一个病人来了,过路人就像他表示关心,也拉着他往前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生:如果是小孩子来了,就把他背在肩膀上行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师:联系前面摆搭石的部分,村民们一定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吧!我想听你们齐读,一听就知道村民们把摆搭石当作理所当然了。

(多次朗读)

师:淳朴的乡民,暖暖的情谊。一年200多天都在演绎着美好的画面,这石头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生:不是,是美丽的风景。

师:这表面上是一块石头,其实是——

生感情朗读: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再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这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中,蕴含着乡亲们什么情感呢?

生:蕴含着乡亲们为别人着想的情感。

生:蕴含着做好事是理所当然的情感。

生:蕴含着尊敬老人爱护别人的情感。

生:蕴含着互相谦让的情感。

师:这美好的一切已经成了一种风俗习惯,搭石,虽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物品,经常在搭石上展现了 走,背、搭、让的一幕幕,却被刘璋爷爷发现了期间的人情的美,心灵的美。

三、表达,校园“风景”美

(一)举一: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刘璋爷爷或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美丽的风景,或者用质朴的语言向我们介绍美好的情景。其实,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说咱们学校吧。北京小学是我们共同的乐园,摇篮书屋,在滴水亭、在操场……如果你用心去体会,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了,而是凝聚着老师的勤勤恳恳,义工认真真,孩子积极进步。你们看

清洁工阿姨在扫地。(图画)

:我们可以像课文第三自然段一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也可以像第四自然段一样用质朴的语言,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身穿粉色工作服的阿姨,手握着扫帚,依着顺序,从后面扫起清扫地面,沙沙沙,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在清晨的薄雾中,红衣闪动着,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啊!

师:说的多好啊!如果用质朴的语言,想第四自然段一样怎么说呢?

生:在校园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景象。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清洁工阿姨总是弯着身子,认真清扫着地面,每天踏踏实实,这是理所当然的。

(二)反三

师:就是这样,或者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精美的表达 或者学习第四自然段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经常看到的情景。你们想写校园那一道风景?

生:我想写摇篮书屋里,我们看到的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安安静静的读书的同学,那是叔叔阿姨为我们创造的,那是可爱的同学心中有他人才形成的。

生:滴水亭是一道风景,同学们在那里常常召开班干部会议,滴水亭记载着我们成长的快乐。

生:七彩喷泉是一道风景。有一次在七彩喷泉里,和老师坐在一起,老师给我解开了心头的疙瘩。

生:练琴房是一道风景。那里琴声悠扬,每天都会有很多学生抓紧时间再练琴,老师辛勤的引导我们。一年来有许多学生获得金光闪闪的奖章。

生:舞蹈房是一道风景。同学们舞姿翩翩,歌声悠扬,那里凝聚了小演员的汗水,老师们的辛勤工作。

课后请同学们或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描绘或者用朴素的语言记录,期待着“美的记录”的交流会上展示精彩。

 

板书

平凡(物   事)    风 景                    情感

                  

                      声音 动作  姿态     想他人  

搭石               过   无论…… 总         谦让       

                      理所当然         敬老

 

板书2

                        搭石

发现美                     表达美

(走)                         优美的语言

平凡事  摆 背 让                  画一般的美感    美好的情感

雨中撑伞                         质朴的语言

拾纸屑                           概括的介绍



需要更多的课,请联系qq3244485037 30409182962946510905购买《吉春亚本真语文课堂实录》低中高三册。共有200个精品阅读课实录。明年将会出版作文教学、课外阅读等实录。购买后请入我们的公益群,陆续在群里倾听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公益教学答疑100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