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恋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读书整理(第六章:Ainsworth对依恋的经典分类 )

(2015-12-01 11:48:47)

 作者:英David Howe  

译者:章淼榕

CHEN YUN 20151130日整理

 

本章主要描述五种依恋行为的基本类型。

我们对这种丧失的管理和反应形成了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防御机制可用来努力应对焦虑和痛苦,这些情绪往往跟困难及压力情境相关。

 

Maru Ainsworth是对依恋关系进行全面探索第一人。她进行了实验,1岁到一岁半的儿童呆在陌生的环境中,有时候和陌生人一起,受到包括多次与父母两三分钟的分离,然后他们又重聚。以此测试孩童与父母关系的安全性水平。当年总结出三个依恋类型,即安全型,不安全回避型,不安全矛盾。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总结出五种依恋理论。

 

安全型依恋:对分离表示悲伤。在与母亲重聚后,能寻求安慰、接触和友好的打招呼,但是很快回到令自己满意的游戏中。

 

不安全(回避型):对分离没有表示出明显的悲伤。父母回来的时候,忽视或者回避,不寻求身体接触;对父母充满警惕,游戏活动也受到压抑。

 

不安全(矛盾型或者反抗型):儿童对分离表示很深的悲伤,在重聚时难以平静,反抗父母企图抚慰他们的努力,继续大哭大闹,扭来扭去,猛烈摆动身体。但是父母走开时又会跑到父母身边。其行为特征是既要求父母的关注,同时又愤怒的反抗。新环境和人会令他们紧张不安。

 

不安全(混乱型):既有回避型成分,又有矛盾型成分。有时候,在分离和重聚过程中就像冻结一样的呆滞。他们会出现机械性的接触,但是重聚后的行为并没有显示出情感。他们能容忍被父母抱,但是更倾向于注视一会儿就离开。内心冲突:想要依恋的对象同时也是焦虑的原因所在。

 

无依恋:从小就被机构抚养长大,或被“许多匿名的一系列照顾者”照顾过,没有机会与他人形成情感纽带。只要基本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照料对象看起来就是可以替换的。照料者离开也不会感到难过。

 

心理防御机制初期形成来源:

安全型依恋:他们能将自己看成可爱的,将他人看成积极响应的以及值得信任的。

 

不安全(回避型):不相信当他们需要爱和关心的时候就能得到,事实上,他们期待被拒绝。养育者会更多的使用控制策略而非合作策略去与之互动。将他人在情感上看作不可及的,不可信任的,并拒绝付出。而自己则是不可爱的、价值低下的。即使缺乏他人的爱与支持,也要努力生活下去,因此,回避型儿童克制情感,变得独立、实际上是“自我养育”(如果爱和安慰,会带来伤痛和拒绝,那更好的办法是什么都不做,不信任别人更好,不形成亲近最安全,什么都不去想,伤痛会更少)。

回避型儿童害怕他们想要的(接近)。

心语:我没有办法指望,你能在我需要你的时候,能陪在我身边;因此,我不得不依靠我自己。

角色扮演:看上去就像一个加害者。

 

不安全(矛盾型或者反抗型):焦虑的矛盾型儿童无法指望母亲和照料者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留在他身边。儿童对于母亲的可能离开保持警惕。在互动中,儿童的情感界限并不是在他们自己的掌控之中。有时候,养育者忽视儿童,想要获得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并对此做出努力;另一些时候,养育者又不合适的、草率的侵入儿童的所思所想。不一致的回应、不规则的敏感,使得儿童感觉疑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价值、他人是否可及。他们认为,照料者等等外界是不可预料的,自我对于个人世界的情感是无法去控制的,自己在获得他人的爱和兴趣的时候是无效的。即自己可能不配获得爱,不那么讨人喜欢。形成了低自尊、低自信,充满自我怀疑和不确定、矛盾的关系。

矛盾型儿童害怕他们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亲近)。

心语:我不能指望你会一直想要与我亲近,因此我只能盯着你不放。

角色扮演:看上去就像一个受害者。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早期应对焦虑、抛弃、丧失、冲突和情感伤痛的尝试。年幼时候,可能难以面对失去依恋对象的恐惧和气愤,防御机制能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强烈、骇人的感觉。可以理解为,当焦虑水平升高时,对情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包括1、将痛苦的信息逐出意识之外(例如否认、逃避);2、重新定义并试图抑制伤痛体验(例如:对A的愤怒投射到B身上,并对B加以责备)

 

试图避免冲突:借口迟迟不去处理有难度的工作,这些都是逃避的做法。

 

切断情绪和感受(防御型排斥):例如,我觉得很愤怒,但是不会让这种情绪左右我;她的话伤到了我,但是我不会受到影响等等。人就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分离矛盾的感情:只认同一种感受,并逐渐强化它,并用它来指导行动。例如口口声声说恨他人,但实际上,还是会需要他人的关心;或者一边说着爱他们,一边试图去伤害和惩罚他人。(比如婚姻中明明有幸福的时刻,但是否认曾经得到的幸福,并说自己百分百的恨,只有恨。)

 

所有不安全型依恋,特征表现为,没有能力去包容。并且处理自己需要的时候,同时感觉到愤怒。

 

不安全(矛盾型或者反抗型)更可能和冲突进行斗争,最后采用分离防御解决内心冲突:即他人要么完全是好人,要么彻头彻尾是个坏人。

 

(吐槽:大致看完了,基本还是认同里面所讲的理论的。因为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从小到大所遇到人的影子,包括我自己也在内。挺有趣的理论,在整理的过程中感触良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