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都的婚俗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5、签红单。合好八字后,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方家,商议彩礼等事宜。在商议讨论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甚至激烈争吵,但大家都相信亲事是“越讲越亲”,到最后往往男方家会做出妥协让步。经反复协商敲定后,把男方家要给的彩礼和物品及女方家打发的嫁妆、钱物等数目写在红纸上,双方及媒人或中间人签字,这门亲事就算正式确定下来了。红单签完后,男方家须交给女方家一定数额的定金,俗称“压红单”。如以后男方退亲,这笔定金也就成为违约金,女方家可以不退还。要是女方退亲,则必须退还这笔定金。在此后至接亲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如遇有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男方要送礼物或钱给女方,俗称“睄节”。
6、送日子。签了红单后,男方家要请算命先生择定娶亲的吉日,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及时辰、到男方家后归门的时辰。男方家择定娶亲的吉日后会及时报送给女方家,以便女方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10、拜堂。到了拜堂的时辰,由礼生会同唢呐等乐手从祠堂侧门请进新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先是由礼生祝赞,并杀公鸡滴血绕颠箕一周,然后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堂后,围观的男女老少会立即蜂拥而上,把早已准备好了的拌油锅灰,往新郎和媒人脸上涂抹,或者用手指使劲弹新郎的耳朵,祠堂里顿时热闹非凡、喜气洋洋。新郎要左避右躲、迅速突出重围,离开祠堂回家。媒人将新娘带进新房,然后新娘以主人的身份,拿出从娘家带来的红布果子袋,把炒熟了的豆子和花生发到进入房内的人群特别是小孩的手上,这叫"发新人果子"。这时会有一个小男孩往"子孙桶"(新小便桶)里撒上一泡尿.寓意"早生贵子",小男孩会得到一个小红包。拜堂仪式后,男方家在中午大办酒席,款待亲朋。新郎母舅要坐首席,其余按辈份和亲疏,依次入席就坐。新郎新娘要一起到每桌席上敬酒。
11、闹房。晚宴后,主人家在厅堂摆好长长的连桌,摆满茶点和酒菜招待前来闹房的人们。闹新房的形式多样,目的都是为了营造喜庆欢乐的气氛。闹房一般在大厅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的。新郎新娘坐在上席,按照"三天过来分大小"的说法,闹房的人们不分公孙叔侄,这时都不管大小、无拘无束地出难题给新郎新娘做。除了热闹喜庆,有些闹房的内容则带有性启蒙、性教育的意思。在闹房过程中,俗称“百子鞭”的鞭炮每隔几分钟放一次,直闹到夜阑兴尽才罢。
12、转门。也叫“安娘心”。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郎新娘带一壶用猪肉、鸡肉等煮好的汤一起去女方娘家孝敬双亲。新郎新娘要当天回来,不可留宿。
在于都传统的婚俗中有很多禁忌,比如,忌农历正月、五月、七月举办婚事;忌男大七、女大一;忌男到女家;忌同姓结婚;忌兄弟、兄妹、姐妹在同一年办婚事;新娘出嫁日忌身上带钱,忌出大门时脚踩地,忌见天,要顶红头盖,并用米筛遮掩,入夫家大门时忌踩踏门槛;忌孕妇摸新娘嫁妆等等,不一而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于都沿袭已久的婚俗内容和形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演绎着与时俱进的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