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9月读书笔记)

(2018-09-20 08:53:37)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3HaESkzy7nLFOlBwjff

        本书我是从第三章开始阅读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简单的一个题目便吸引了我。齐白石作画求的是“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画牛像马,画樱桃像苹果,叫欺世;全似,画人把每根头发都描出来,就不叫艺术。如同白石老人做画,我们的为师之道,也在“似与非似之间”,即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书中讲了于老师自己指定的“教师约法三章”、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的课例、澳大利亚老师的课堂事例——《海盗的故事》、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小学外教的课堂、 英国教师亲吻母猪的课例,这些事例都诠释了一种教学理念——无论是课堂课下,我们教师应该是“多变”的。
      课堂上我们要“多变”,让学生有新鲜感,教师应随时放下自己的“架子”,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多变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不同效果的课堂。如于老师在书中举的许多事例,利用多种教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和学生一起演歇后语故事;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动起来。
       课下尽可能和学生在一起。或和他们玩,或与学生交谈,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此为“多变”。特别是关注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从而更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是的,我们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师相处时,总是能够自然大方地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风趣得体,你一定觉得这个学生非常棒。想让这样的学生更多,不就需要我们在课下多多的培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