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社会参与里面有一个“劳动意识”,它重点强调了学生要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对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劳动光荣”这种意识,让孩子们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公共场合,让学生帮忙劳动,许多孩子会无动于衷冷漠看待,去劳动的学生反而被嘲笑太老实。这就是标准逃避、推脱劳动的一种行为。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在实际的课堂上,引导和督促学生去劳动。
作为低年级教师,假期里我们是没有书面作业的,而家庭作业却是作业里面的重中之重,其中一项常规作业就是做家务,孩子们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家务。
其实孩子也和成人一样,希望通过劳动来体现自我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琐碎的家务劳动,还是一些在成人眼里无足轻重的工作,教给孩子去做,孩子都会从中体味到快乐和幸福。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家庭义务和责任感,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得先从劳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