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陨石将以科学性、观赏性、收藏性成为观赏石新宠

标签:
太湖陨石科学性观赏性收藏性新宠 |
分类: 太湖陨石坑 |
在传统的四大观赏石中,苏州原产的昆石、太湖石占据了半壁江山。传统的赏石理念由历代文人墨客以外形、具象、意会等艺术审美渲染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一般的赏石行家很少对观赏石从地质矿物成因的角度来进行探讨。苏州地处长三角平原,没有雄伟奇峻的高山,没有沙漠狂风的吹蚀,却造就了洁白玲珑的昆石,和瘦漏透皱的太湖石,是什么原因让苏州如此备受大自然的恩宠,既有美石相伴,又有良田沃土。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苏州地区曾广泛的遭受水侵,早期的良渚时期的文明,和后期的泰伯奔吴时期的文明,间隔了近五百年,整个苏州地区一度都是太湖的天下。1934年丁文江和竺可桢从地质学的角度,将太湖成因定义为澙湖,可是太湖地区肥沃的酸性粘土,和太湖水下丰富的新石器,都不符合澙湖海侵的特征,因为海侵淤塞形成的澙湖,土壤会盐碱化,新石器时期的人们也无法在这样的土地上生存。古书记载的“三江即入震泽底定”中,三江都从太湖汇入了长江,并且这三江都是商周时期人力所修,可见太湖既非澙湖,也不是由西部山涧汇流而成。太湖成因扑朔迷离,直到陨击说的出现。
太湖陨击说最早是由前苏联专家在1950年提出的,前苏联专家对第一张新中国的地图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地图中的太湖画反了,不符合地球自转和中国西水东流的规律,当得到证实地图没有画反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太湖可能是个陨石坑。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专家根据卫星地图发现太湖符合陨石坑的构造。从中科院金玉王千等专家在太湖长兴发现铱元素异常,到王尔康等教授发现震裂锥和太湖石英岩中存在的人字形微裂隙,太湖陨击说的研究进入了科学论证的领域。2003年石湖清淤时,由王来金、王家超先生发现奇形石棍开始,太湖陨击说进入了陨石研究的领域。
从陨击的角度,苏州的美石和良田沃土的产生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昆石是石英岩在陨击高温高压下的产物;太湖石是石灰岩在陨击时飞翔熔融凝缩的结晶,太湖石的灵动与陨石的灵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原产的太湖水石是大规模陨击产生的陨击二次物的最好标本;苏州的良田沃土得益于外来陨击的综合作用。
我们夫妇俩在太湖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尽管很早就关注太湖陨石研究的进展,但直到2008年才有少量的发现。2013年初,当我们在太湖清淤工地发现了大量的太湖陨石之后,我们放下了手头的生意,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太湖陨石的研究和收集工作之中。
太湖陨石可以作为观赏石的,都是以菱铁矿Siderite为主要成分,另一类极少数的以前太阳系物质为主体的陨石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以菱铁矿为主要成分的太湖陨石,从形态上分为两大类:棍状和多孔状。
多孔状太湖陨石,尽管个体都不大,但是形态上灵动百变、多姿多彩、美轮美奂,它本身的色泽有绿色、黄色、红色、灰白色等,再加上熔壳的黑色和沁染后的黑色,氧化产生的褐色,打磨后会产生金属的光泽,稍加抚摸就会有浓重的包浆,与和阗玉一样,太湖陨石对温度有惰性,太湖陨石本身有很大油性,再加上对温度的惰性,因此太湖陨石给人以温润的感觉。轻叩之下,太湖陨石有着金属般的清脆悦耳之声。
太湖陨石不凡的身世、独特的品质、绮丽的形态,不仅是太湖陨石坑的重要证据,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更以它别具一格的观赏性,以及全世界独有的稀缺性所带来的收藏价值,必将成为观赏石的新宠。
http://s15/mw690/003GYExOgy6YQF2MFY2ae&690
松鼠。松鼠是多孔状太湖陨石,树枝是棍状太湖陨石,松果是水滴状太湖陨石。
http://s5/mw690/003GYExOgy6YQF4duks24&690
美猴王。猴是多孔状太湖陨石,金箍棒是棍状太湖陨石。
http://s13/mw690/003GYExOgy6YQF5Txhi2c&690
云山
http://s11/mw690/003GYExOgy6YQF6HpuWca&690
鹰
http://s15/mw690/003GYExOgy6YQF8yopMee&690
鹰
http://s10/mw690/003GYExOgy6YQFbuPfb19&690
沙漠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