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80年代最经典的十部台湾电视连续剧

(2015-09-18 22:30:04)
标签:

转载

10.珍珠传奇(1989)
  “天资蒙恩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慧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也就是上初中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剧情中所描写的唐代“安史之乱”,历史课上正好讲到,于是那堂课也成为了我学生时代听讲听得最认真的一堂课。本剧演绎了唐代奇女子沈珍珠传奇的一生,片尾曲《人面桃花》,歌词取自唐代诗人崔护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旋律非常好听,我至今还能随口哼唱几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追妻三人行(1989)
   这部处处洋溢着轻松和热闹的爆笑喜剧片,在那个由感情戏和历史剧主宰的年代,完全是以另类的姿态出现的,一时间人气鼎盛、好评如潮。片中明星云集,琼瑶剧中的御用美女赵永馨、当红小生林在培和李天柱、人气偶像涂善妮、歌坛唱将李亚明、老“戏骨”常枫和方芳,特别是由蓝心湄所扮演的“林美好”,把个憨头憨脑、大大咧咧的傻女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也在当时极大的颠覆了人们心中的审美标准。剧中牛妈所经常念叨的“粉红凤凰飞”,也成为了当年最流行的绕口令之一。
 
 
8.京华烟云(1987)
  本剧改编自林语堂先生的名著《京华烟云》。台视当年从香港力邀无线的当家花旦赵雅芝出演剧中女主人公姚木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赵雅芝扮演的姚木兰,温婉、大气,表现出一种大家闺秀那种知性的美,语堂先生笔下的这一经典人物被她诠释的深入人心、几近完美。当然她也从香港、台湾一直红到内地,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之一。去年大陆重新翻拍的《京华烟云》,赵薇版的姚木兰尽管也非常出彩,但不得不承认,与芝姐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距离。
 
7.昨夜星辰(1984)
   本剧在中国内地制造了一个“剧未开播歌先红”的独特现象。由费翔所翻唱的该剧同名主题曲先是红遍大江南北,而后此剧引进后又借势火了一把,寇世勋、张佩华两大小生精彩的对手戏让人过目难忘。现在只要一响起那首主题曲,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即浮现出寇世勋在剧中骑摩托车在风中驰骋的画面。
 
6.还君明珠(又名乱世情缘)(1987)
   台湾金牌制作人杨佩佩当年力排众议,把大家认为不够高大英俊的刘松仁从香港邀请到台湾拍戏,结果凭借此剧一炮打响、大获成功,刘松仁也从此一跃成为两岸三地电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本剧描写了民国初期乱世之中一段波澜激荡、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由刘松仁、苏明明主演,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感人至深,有极高的观赏性。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剧中的主题曲旋律优美、琅琅上口,也为该剧增色不少。
 
5.情义无价(1988)
  “有谁知道情义无价,能够付出不怕代价,任凭爱在心头挣扎,几番风雨几次牵挂”当年该剧的主题曲是一首在街头巷尾传唱率极高的歌曲。剧中明星云集,香港美女戚美珍倾力加盟,寇世勋正如日中天,张晨光也正是凭借此剧奠定了其“台湾第一小生”的地位。这部电视剧集爱情、时尚、家族矛盾、警匪等元素为一身,在当时引领了一股收视热潮。
 
4.几度夕阳红(1985)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此剧是琼瑶大姐在内地播出的首部电视剧,播出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开创了一个琼瑶的时代,男爷们儿体育比赛等爱好立即被扼杀于无形之中,女士们在家中拥有了电视机的绝对控制权,回想起来很多“妻管严”大概都是在那个时候萌芽,以至于后来被培养出来的。记得当时人们都把女主角刘雪华称为“大眼妹”,她和秦汉也一度成为琼瑶的“御用情侣拍档”。
 
3.八月桂花香(1988)
   随着《八月桂花香》在内地的热播,我们认识了罗文,我们知道了原来香港的歌手也能唱清楚国语歌,而且唱得那么凄婉,那么荡气回肠,主题曲《尘缘》也是我到卡拉OK中很喜欢唱的一首歌。
   该剧描写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坎坷、传奇的一生,由刘松仁、苏明明、米雪、沈孟生担纲主演,雷鸣、曹健、李立群、江明等一批明星级的“绿叶”做配角,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电视剧集之一。
 
 
 
2.一剪梅(1984)
   沈海蓉版的沈心慈和寇世勋版的赵时俊,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经典。北风、冰霜、傲雪、红梅,如诗如画的场面,两代人的恩怨纠葛交织其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由费玉清演唱的主题曲《一剪梅》,更是成为华语歌坛上不朽的经典,并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1.星星知我心(1984)
    当年该剧曾创下台湾三大电视台最高收视率,在内地播出的时候引起了绝对的轰动,剧情感人至深,广大观众无不为剧中人物命运的起伏而潸然泪下。人们记住了“古秋霞”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对母爱、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嗲声嗲气的台湾腔也在那个时候非常流行,“爸爸、妈妈、哥哥、弟弟”都被叫成了“把拔、马麻、葛格、底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