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究竟怎么读——红山抄录
(2014-11-06 01:35:30)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红山普通话语音讲义 |
答:
AA式,如果是动词,一般后一个读轻声,例如:说说,听听,想想,后一个要读轻声。如果是形容词,在口语中,常儿化,且第二个音节读一声。例如“好好儿”,第二个“好”要读一声。
ABB式形容词,后面两个音节要读一声。例如“亮堂堂”“软绵绵”口语中后两个音节要读一声。但是,这种变调,现在许多人也不变,而读本调。读的时候,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为依据比较妥当。
AABB式形容词,在北京口语中,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第三个、第四个音节读一声。例如“清清楚楚”中,第二个“清”要读轻声,“楚楚”读一声。但是,有时候,说话比较慢,或者读书面语色彩的文章时,人们也不变调。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以上,供参考。
咬文嚼字信箱:ywjz@gmw.cn
~~~~~~~~~~~~~~~~~~~~~~~~~~~
渔城山翁:ABB式的BB叠词音怎么读
我的意见:
因为时间关系,我转录三篇相关资料,聊作回答,供参考吧。
“
转:飞燕的博客:“
类似的ABB结构BB部分叠词要读成第一声的还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
慢腾腾 沉甸甸 红彤彤 白蒙蒙 黑黝黝 黑糊糊 黑洞洞
毛茸茸 乱蓬蓬 清凌凌 水凌凌 湿漉漉 笑吟吟
这种形容词A+BB的形式为什么会出现变成一声的现象呢?据吕淑湘先生讲,这和北京人口语习惯中常把“BB”读成阴平调有关。既是习惯,就不是规律。这里声调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为,有大量的这类形容词不能变调,还应照读本音。比如“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读音拿不准,最好的办法是查词典,按词典的规定去读。
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在谈到ABB式重叠形容词的读法时说:“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普通话语音知识》)北京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普通话语音常识》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种两可的说法似乎也让人们难以把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魏丹老师著文说,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叠字形容词没有必要读变调,而人教社编写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叠字形容词一般都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意读作变调,但也有与《现代汉语词典》处理不一致的地方。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蓝本——《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与《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也有一些出入。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ABB式叠字形容词的读音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最具权威的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来规范读音,以避免在学习,使用ABB式叠字形容词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我把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ABB式叠字形容词收集如下。
音序
a
b
c
e
f
g
光闪闪
h
红艳艳 黄灿灿
灰沉沉
j
k
空落落
l
亮闪闪
m
n
p
q
r
s
t
u
x
y
z
真心请教各位同仁予以解释,谢谢!
关于ABB式形容词的读音规范问题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xy_jcdy/xydy7/200911/t20091105_608713.htm
又如,宋欣桥主编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这样叙述:“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即非阴平声时,调值为高平调,跟阴平的调值一样……注意(1)读得缓慢,也可以不变调。(2)一部分书面语的叠字形容词不变调。”[2]
参考文献
~~~~~~~~~~~~~~~~~~~~~~~~~~~~~~~~~~~~~~
ABB式叠词该如何读
安峪小学
踏上三尺讲台时,那些语文前辈就告诉我,ABB式叠词在读的时候要变音,后边的BB都要读一声音调。后来,在很多的培训中,在教科书上也看到这样的说法:ABB式重叠形容词,一般BB读阴平。
试着读读,“沉甸甸”读成“chéndiāndiān”,多读两遍觉得也挺顺口,“绿油油”读成“lǜyōuyōu”,字典上也注释“绿油油‘lǜyóuyóu’口语中也读‘lǜyōuyōu’”,是这个感觉。
可是在讲台上待久了,就会发现,有些ABB式的叠词按照规律变音后读起来怪怪的,还挺绕口,如“空落落”读“kōngluōluō”就不如读“kōngluòluò”的有空旷感。
也和不少语文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都也说不上个所以然。
这不,今天在上《金色的脚印》这一课时,同学们又争起来了:“是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孤零零’的‘零’应该读二声,我们查过字典了。”“二声是它的本音,老师以前告诉过我们,读ABB式叠词时应该变音呢,要读‘gūlínglíng’才对呢。”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这不由地又让我想起了平时遇到的那些困惑,下决心一定弄个水落石出。
还别说,有了网络真是方便,在人教网上,我找到了关于AAB式叠词的读音规范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中,有一类构词形式为ABB,如“绿油油、黄澄澄、圆滚滚、香喷喷”等等,通常称之为状态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中的BB是读原调还是变调读为阴平,是多年来语言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媒体质疑小学语文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建议BB变调为阴平的读法有误,会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在这里,对相关论述作一梳理,希望可以为大家解惑。
为什么ABB式形容词中的重叠部分BB会出现变读为阴平的现象呢?据吕叔湘先生讲,这与北京人的口语习惯是相一致的。既是习惯,就不是规则。BB在什么情况下变调,什么情况下不变调,并没有统一的依据。在不少辞书、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说法:ABB式重叠形容词,一般BB读阴平。
例如,徐世荣编著的《普通话语音知识》中说:“ABB或AABB式叠字形容词,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即不再变外,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念清楚它的原调,显得读字清楚,不变也可以。至于一部分书面语言中的叠字形容词,就决不能变。”而作者所举出的“决不能变”的例词却只有AABB式的。
又如,宋欣桥主编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这样叙述:“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即非阴平声时,调值为高平调,跟阴平的调值一样……注意: 1、读得缓慢,也可以不变调。2、一部分书面语的叠字形容词不变调。”
再如,王均裕、易理栋主编的《教师口语训练》则说:“ABB式形容词除重叠的音节本身为阴平则不必变调外,其余声调的BB常变为阴平……近年来,有人提出简化变调,将ABB式形容词念成原调。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有念原调的。
聂敏熙、梁德曼、翟时雨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中说:“由词根附加叠音后缀构成的形容词,叠音后缀的实际读音,大多念阴平。”
虽然这些论述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词语,如“常”“大多”,但仍然可以看出,现行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科书中,对于BB的读音,多数还是认为要变为阴平。从语言实际来看,这一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也适用。如“黄澄澄”,“澄”有两个读音,一为chénɡ,一为dènɡ,但在“黄澄澄”这个词中,它的读音要变为dēnɡ。
由于目前尚无权威的读音规范可以依据,不同工具书的注音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论是变调还是不变调,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不能说哪一种读法就是绝对的对与错。在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且学界尚无定论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对ABB式形容词的读音标注,仍采取了BB变调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对学生作硬性要求,可以按照学生的口语习惯来读,建议不纳入考查范围。”
看来呀,这不光是我和孩子们的困惑了,好在专家给我们提出了根据实际灵活处理的原则,也算有了拨云见天开的感觉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