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地理 大汶河概况

分类: 泰山地理 |
大 汶 河 流 域 概 况
一、大汶河
二、河流概况:大汶河在大汶口以上分南北两支,以北支牟汶河为主流。大汶口至戴村坝为中游称大汶河。戴村坝以下为下游,名为大清河。
大汶河下游湖东区平原河道,因受历代黄、汶泛滥影响,河道多交,故《水经注》有“汶水桃乡(戴村坝附近)四分”,“其左二汶…,西南如茂都淀(后称南旺湖);右二汶西流至安民山入济水”的记载。1855年(清文宗咸丰五年)黄河夺清入海后,这段河道屡经演变(详见《大汶河流经考》)治理,方形成独流入东平湖的大清河。大清河长29KM,河底比降0.34‰,河槽宽400~500M。除北岸北城子至寒山头因靠近龙山脚无堤外,沿岸均筑有堤防,两堤距在700~1000米。其中郑庄北,因河中有夹河村,两岸相距1260M,是最宽的河段。注入的支流均在北岸,东有汇河在黄徐庄南池入戴村坝下游,西有跃进河由王台闸汇入。
二、汶河支流
大汶河有长5KM以上的各段支流266条,其中一级支流56条,主要有瀛汶河、石汶河、泮汶河、柴汶河、漕河、汇河等。
一、瀛汶河(因瀛子县而得名)
三、石汶河
石汶河是大汶河上游五汶之一,主要汇集泰山东北,长城岭以南山区诸水。上游分东西两源,东源起自莱芜后关村一带,西流经下港,入黄前水库;西源出自泰山主峰以北牛栏口,东流经麻塔,故名麻塔河,至黄前水库与东源汇合南流,始称石汶河。河道由山区流入缓坡丘陵,河底多为卵石粗沙,河宽多在100~200米,因流经石汶村,故名石汶河。东碾疃村以下约2KM,河床宽达1KM,河中有村名夹河。下游穿泰辛铁路,至刘家疃汇入瀛汶河。以东源为主长50KM,平均河底比降9.3‰,其中黄前水库以下河长18KM,落差45米,比降2.5‰。总流域面积350KM2,其中纯山区面积292KM2。1964年7月28日,上游东西两源来水量达2000M3/S,是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洪峰。
四、泮汶河
泮汶河源于泰山主峰以西桃花峪,汇集泰山西麓诸水西流,出山后,穿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再东南流,经大河水库,至泰城南,纳泰山前渿河,梳洗河等支流,至东店子汇入牟汶河。河长42KM,F368KM2.大河水库以上,源高流急,为山洪河道比降为21.8‰。河内多为粗沙卵石。水库下游多为丘陵区,河流比降1.4‰,河宽多在百米以上。
五、柴汶河
柴汶河,又名水汶河,是大汶河上游三大源流之南支,也是大汶河的最大支流。主要汇集新泰市的岱岳区,宁阳的部分径流,F1944KM2(包括沂源县34KM)占大汶河全F的21.4%。起源于沂源县西南的牛栏峪一带,东流至周科峪西500米处折向西南,沿峡谷至黑峪村入新泰境。经龙池庙水库,至龙廷汇太公峪,野猪汪等支流后,转向西流,至河庄又曲向西南,经东周水库至南鲍村转向西北,于孙村西流入开阔的河谷盆地,贯穿新泰市中部和岱岳区、宁阳边境。因流经古柴城北,古名柴汶河。又曲折西流至大汶口,汇入大汶口。全长116KM,其中泰安市(包括莱芜)境内107KM。上游从保安庄至龙廷,河底落差144米,平均比降为10.7‰。从龙廷至大汶口,落差153米,平均落差为1.5‰,下游河宽300米以上。沿河汇入长5KM以上的各级支流6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平阳河、光明河、禹村河。据谷里水文站测算,柴汶河22年年平均流量6.82m3/s,年平均径流量2.12亿方,年均输沙量36.8万吨,1918年最大流量为4900m3/s(调查),1964.7.17实测1830m3/s。
五、漕河
古名“蛇水”,是岱岳区、肥城“汶阳田”的主要排水河道,流域面积648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其形如扇,干流河道在流域南部,略呈东西流向,其支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5KM以上的有23条。主河道自北庄以上分为南、北两支,以南支为主。起源于岱岳区北留村以东的胜利水库,西流至漕河崖,先后纳入来自北部丘陵区的山泉等小河后,形成漕河干流。河道大致与大汶河平行西流,全为平原河道。至北庄与北支浊河汇流,故又名漕浊河。浊河发源于岱岳区南白楼一带,上游为山区河道,南流至故县店进入平原区。流经南优、城上注入漕河。漕河又西南流,至肖家店西,在堽城坝下游注入大汶河。漕河自胜利水库至大汶口,长39KM,落差40米,比降1‰。下游河宽多在50KM以上,两岸均有堤防。
六、汇河
又名坎河,《水经注》称“泌水”。是大汶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1260KM2(其中平阴178KM2)占大汶河全流域面积的13.9%。主要汇集肥城北部、东平东部及岱岳区、平阴的一部分山洪和坡水。整个流域皆在山丘环绕之中,形成封闭的河谷盆地。其主流发源于肥城县陶山西麓,南流穿凤凰山口,至湖屯汇纳陶山前诸水,形成主流河道,至衡鱼村与东来的康王河汇流。康王河发源于岱岳区道朗一带,向西流经肥城老城、王瓜店、桃园等城镇,是汇河的最大支流。汇河自衡鱼再南流,经平阴县的孔村、店子及东平的大羊、接山等乡镇,至黄徐庄南,注入戴村坝下游的大清河。明清漕运时期,汇河是济运河道之一。其入口原在戴村坝上游,1964年移至坝下游。汇河下游的主要支流有东、西金线河。
汇河从源头毛家铺至黄徐庄入口长49KM。河道自湖屯以下,除下游南山庄段有近千米石底外,全为土河槽。河槽落差110米,比降为2.4‰,其中隆庄以下平原区,比降为0.43‰,两岸均有堤防。
http://s15/mw690/003FKFZ8zy7fjq8lWvY7e&690
http://s2/mw690/003FKFZ8zy7fjq8rqP771&690
http://s3/mw690/003FKFZ8zy7fjq8wXYe0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