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泰山:攀登扇子崖

(2014-10-19 12:21:05)
标签:

股票

分类: 行走泰山

       http://s4/mw690/003FKFZ8zy6MVR7bopJ53&690

       10月18日,距上次登山又过去了近一个月。泰山进入了防火期,山上到处是铁丝网,每个路口都有人员守候,只好走正轨路线,去爬扇子崖。今天行走的路线是:天外村——无极庙——扇子崖——青桐涧——傲徕峰——火焰山——松棚——啷当沟。从泰山自无极庙西北行,沿高岸石极约行1公里是“天胜寨遗址。”这里东临深谷,形势险要,仅有石门可通。入门而西开阔坦荡,北有一洞,中可窥天有三处,因名“三透天”,俗称“玉皇洞”。洞前为西汉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的演武场和住宅,四南山岗为跑马场。令张旗石、栓窝石臼、聚兵房基尤存。

       西汉末年,琅琊(今诸城)人樊崇领导饥民于王莽天风五年(公元18年)在县发动起义,不久便发展到一万余人。他们和战时为与官兵相区别,即染红眉为记,故叫“赤眉军”。后来为暂时躲避官兵镇压,便开赴泰山、徂徕山一带建立根据地。他们利用泰山傲徕峰、扇子崖前的有利地势,修栈道、设望哨、开校场、筑房屋,整顿和扩充队伍。王莽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派太师王匡和更治将军廉丹率兵十几万,东征赤眉,在泰山南无盐成昌(今东平县东)决战,樊军越战越猛,官兵大败。更始死于乱军之中,王匡落伤而逃,一万余人被歼,这就是有名的“无盐大捷”。后来赤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直奔长安,当时因“人心思汉”,途中便选立西汉皇族,年仅15岁的刘盆子为帝,立号为“建世元年”。刘盆子原是樊崇部下刘侠御的牛官,所以,后人称天胜寨又叫“刘盆子寨”,如今傲徕峰之北的壶瓶崖巅还有“刘盆子洞”俗称“牛王洞”。
寨门地势险要,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在窄小的盘路一侧为绝壁,一侧为深渊,靠近深渊有一巨石作了安装寨门墙垛,上面还有插门框的石窝子。
回望寨门确实险要,易守难攻
盘路右拐,有一处庙宇,名玉皇上帝庙。左侧的石壁上嵌有曲进贤的题字"天胜寨".

天胜寨

 [明]萧协中

绝壑危峰磴石荒,天开雉堞俨金汤。

旌旗据胜空称汉,符命兴刘业有王。

歇尽霸图云昼黯,尚留余恨月昏黄。

只今残铁山樵觅,风雨虬枝洗翠苍。


http://s7/mw690/003FKFZ8zy6MVR1Vkeaa6&690

古时人们生产用的石臼子


http://s6/mw690/003FKFZ8zy6MVR2m2cR35&690

远眺扇子崖一柱冲天,气势磅礴


http://s2/mw690/003FKFZ8zy6MVR2fQ5j61&690

骆驼岭犹如一横卧的骆驼,仰望着扇子崖


http://s9/mw690/003FKFZ8zy6MVR2F2ekf8&690


http://s3/mw690/003FKFZ8zy6MVR2MOFs12&690

http://s1/mw690/003FKFZ8zy6MVR2ExEcc0&690


http://s7/mw690/003FKFZ8zy6MVR2MTDoa6&690

 
俗语说:“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天齐,远看在山腰”
左为宝瓶,中间的立石为蜡烛台子,右侧较低的是锥子把,这是从一位迎胜村的老居民口中得到的。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的扇子崖,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崖上有明人杨博题刻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巅,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潭水库宛若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俯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扇子崖峰极险峻,赤眉军曾就顶设望哨。明代举人王无欲筑室崖巅,后又结茅其下,名西山别业。民间有“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的传说。1990年,依崖凿阶,修筑云梯,以便攀登。峰崖交接处为山口,前有扇子崖庙,殿西有地母宫,再西为太阳庙。自正殿前沿阶下谷,有真武洞,清光绪年间建,题额“玄天上帝”,内祀真武神及金童玉女。前为会仙庵旧址,今房基、石庙尤存。又东路旁有巨石,上有清康熙初年线刻一老僧坐莲修身。庙南隔溪相望有弄水岩,双峰崛起,涧水东流,至西百丈崖下注西溪。山口后是长谷绝涧,名青桐涧。明清时山民多在此采青桐芽制茶,名女儿茶。涧北有壶瓶崖,危崖万丈,突兀类壶瓶状而名。


http://s14/mw690/003FKFZ8zy6MVR7Bexf2d&690
站在扇子崖顶上俯瞰骆驼峰,险象环生
山顶上的水池据说是西汉时所制
这是天成的壶瓶----菩萨的净瓶
远眺龙角峰,下面为人工垒砌的痕迹
从后面看扇子崖,几欲倾倒
 
从青桐涧中俯视扇子崖
绕过傲徕峰,在下山途中看到火焰山
 
火焰山如一片燃烧的火炬,在周绿的映衬下格外显明
大自然的神奇之物啊
这个角度看火焰山非常像
近看火焰山
松棚工队的房屋
侧面看到的火焰山
在啷当沟里的一个岔沟里,据说有一具尸骸,衣服还是完好的
下面的刻字不知是什么,年代也不清楚
翰墨溪,据说是清代作品
将军鼓,作者不详

http://s9/mw690/003FKFZ8zy6MVRgVeTm78&690

一只螳螂伏在防火宣传架上,做出搏击的姿态
 
大自然的神奇功力,看看裂缝就能想象得出“石破天惊”的过程
 
 
无极庙南侧的长寿泉,每天来这里取水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一图锻炼身体,二图带点泉水
 
站在老龙窝边抬眼望东百丈崖,一缕清泉如白练般从天而降,无怪有人称之为“天绅泉”了。
        这就是黑龙潭,其深不下十几米。旁边“西溪石亭”(为泰安知县毛蜀云所建)有一幅楹联:“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为清光绪年间,泰安知府宗室玉构题书。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此处的风光。元代诗人赵孟頫有一首专门赞美黑龙潭的诗:“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诗的描述非常精确,意境也非常活泼,似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朝诗人王旭有诗赞泰山西溪曰:“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云霞增胜境,猿鹤待幽人。”“岸石层层出,山云细细生。”“石峻水声急,岩高云气重。”“泉飞千尺素,山叠万层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游黄巢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