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计算教学的建议

(2014-05-25 21:08:51)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资料

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没有组成和分解,怎样帮助学正确、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传统教材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组成和分解,如,51组成642组成633组成66可以分成516可以分成426可以分成33。通过实际操作后,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背诵,作为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计算42=?要求学生回答:因为42组成6,所以426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源于1953年我国翻译出版的前苏联教育部批准的普乔柯著《小学算术教学法》,在该书中讲到10以内数的教学,提出认数教学有四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是教给学生数的组成,并且指出数的组成是10以内加减法的思维支柱。普乔柯的这种观点在我国影响非常大,建国以来的小学数学教材,都非常重视这部分内容。我们认为数的组成和分解就是数的“合”和“分”,和加减法的含义是一样的,两者不是因果关系。不必要在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学一遍组成和分解,更不需要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可以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合就是加法,分就是减法。在新教材的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有很多有关数的“合”和“分”的练习。如“小猫吃鱼”练一练的第4题,有关“ 5的合和分,“猜数游戏”练一练中的第4题,有关“6”“7”的分和合;“有几只企鹅”中的试一试,就是有关“8”和“9”的分和合;“分苹果”中的练一练,就是有关“10”的分和合,这些都是练习加减法的一种形式。

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达到正确、熟练。在《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而且提出速度要求,到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810题。怎样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呢?关于怎样达到“算法的熟练化”,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在《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一书中,提出:“从建构事实到提取事实”的途径。孔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个术语:“数学事实”。“数学事实是指一些头脑记忆中已有的数学正确结论。数字性事实是指一种特殊性的数学事实,它指的是那些经常用到的和、差、积、商等学生应该要记住的数值(如:4377×856)。乘法口诀就是一些数字性事实。基本口算也是这样数字事实。在一定程序上,练习基本口算就是掌握和记忆这些数字性事实的过程”。孔教授在谈到小学生如何形成计算技能时指出:“初学加减法的儿童,一般使用建构事实的方法,例如,当一个学龄前儿童被问到53等于多少时,他会先数出5(用手指或豆子),再数出3,然后从头到尾数一次。

至于小学一年级新生,他可能会采用一个稍微有效率的策略称为“由最大数数起”,即“继续数”的策略。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构造事实”。孔教授还谈到:“渐渐地,经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们会愈来愈不去使用数数等构造事实的策略,而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比如说,我们问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89等于多少,他会根据记忆直接回答上述问题,这种方法称之为提取事实。”根据我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是同意孔教授的看法的。为此,对如何使学生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提出以下建议:

1.动手操作,建构事实

我们要从情境出发学习运算,不要一开始就大量进行符号运算,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我们要通过问题情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在初学计算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如,32=?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由逐一计数渐渐过渡到按群计数。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拉长这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脱离实物,但在遇到困难时,头脑中可以呈现一幅摆实物的表象,再计算出得数。这样做,看来很低效,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便于提取事实

运算技能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卡片口算可以作为经常性练习,但练习时间和数量应适当。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如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5”。“合起来是6”。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利用扑克牌做计算游戏;还可以使练习赋于情境化,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摘苹果”“小马过河”“小小邮递员”等活动,儿童是非常喜欢的。通过练习,逐渐记住这些得数,以便随时提取。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学前教育的不同,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要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维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0以内口算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初学10以内加减法时,对计算速度不宜提统一的目标,不宜过早搞速算比赛,这样排出名次,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应允许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具体帮助,千万不要长时间的课外补课和做题,使其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关注,还可以采用同学之间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互助。必要时在征得他同意的基础上,课下留很短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在辅导时,也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进行辅导,要看到这部分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怎样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例如一道多位数加法,就是由若干个20以内加法组成的,能否正确、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将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除了要求正确计算外,还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结束时,达到每分810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要比10以内加减法要复杂些,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和我们采用的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把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化成10以内加减法。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想出的方法会不尽相同的,这就会产生算法多样化,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是独立思考的必然结果。那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呢?

1.首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

过去我们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先要有一些准备题,课堂教学时,在检查复习环节作好铺垫。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必然要复习9+( )=11这样的内容,就是为“用加算减”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只能产生一种算法,即,119=?想:9加几等于1192等于11,所以1192。然后进行这样程式化千篇一律的叙述口算过程的训练。其结果必然变成枯燥的计算操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敢于放手,创设问题情境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不加任何提示和铺垫。如新教材创设了“小白兔买铅笔”这个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159后,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自己怎样算出得数的。有的学生可能一根一根地减,得出6根。这种方法,虽然并不高效,是他经过思考想出来的,应当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15分成1051091156”。也有的学生“把9分成54155101046”。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加法计算减法“96151596”。如果没有一个小组想出这种算法,教师也不要勉强非要让学生说出这种算法,这样学生会挖空心思地说出很多不是思考策略多样化的算法。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你认为需要,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绍这种算法,供学生选择。如果认为没有不要,不介绍也可以,不见得书上列举的算法,都要展示给学生。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书中没有的算法,仍以这道题为例,学生说:“151051596”。他是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的,也是一种思考策略,教师也应予以肯定。

2.组织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代表发言,用小棒进行演示,组内人员可以进行补充。在进行全班交流时,要鼓励小组代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要组织其它小组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在倾听过程中,还要反思自己的想法,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哪一种方法最好。有些方法是分不出什么高低的,如教材中第二、三种方法,有时因题制宜,因人制宜,如112,一个一个地减也很快,119,一个一个地减就太费劲了。有的学生喜欢记住几道题的得数,其它的题进行类推,也是可以的。如,他知道9918,推出9817,他知道1688,推出16791697,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题策略。如果有的学生老是停留在低效的一个一个减的计算上,教师可以善意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为什么总是比别人算得慢,而且还容易算错,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方法,培养勇于反思的良好学习品质。

3.寻找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要想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能力,除了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找规律,如9加几的题目,让学生从小到大竖行排列,算出得数,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让学生找一找得数个位上的数与要加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少1”,再让学生回忆计算的过程,因为把要加的数中抽出“1”和9凑成10。又如,让学生找一找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得数是“9”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学生列举出下面各题: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学生发现相减的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差1。当然,这样的规律不宜找得过多,也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