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2017-09-07 12:11:15)分类: 课题评审资料 |
延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面向新高考的语文长效教学方法研究
主 持 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开题时间:2017年9月1日; 2.开题地点:延安市实验中学校会议室 3.主持人:谢爱萍; 4.评议专家: 路晓冰(延安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焕娣(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学处主任、特级教师)、杜建林(延安市实验中学教科处主任、高级教师)、谢爱萍(延安市实验中学教科处副主任、特级教师) 5.参加人员:刘亚、刘锋、李虹、张婧、张锐、赵彬、马力、王燕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题目:面向新高考的语文长效教学方法研究 (二)内容 1.新高考研究,解读高考政策,破解高考密码,突破高考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文教学研究,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倡导作文教学的多元化、生活化、批判化、系统化;设立系统的作文教学训练序列,有目的、分步骤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写作水平; 3.阅读教学研究,以文学类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建立终生阅读的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研究,包括字、词、句的感悟和品析,文化常识的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5.语文活动研究,开展多元而有效的语文活动,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纳入到语文活动当中,寓教于乐。 (三)方法 1.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历年高考题型,摸索高考改革方向和命题规律,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理论研究法。学习研究有关新高考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具体方法,充实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修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3.观察法。通过观察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修正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建立跨越高中三年的长效教学机制。 4.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和老师,掌握学生和老师实际的教学情况,寻找问题,弥补修正。 |
1.研读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改革动向,研究新题型、考试的新方向、改卷的标准,吃透考纲,确定今后教学和复习的方向。 2.研究教材。整体把握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跨年级跨教材进行研究,使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形成一个整体,更有机,更系统,更科学,更完善。 3.研究课型。针对阅读课、作文课、复习课、选修课、必修课等多种课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法研究、知识落实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4.分析学生。根据学情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测试,使教学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5.采取集体研讨、讲座、汇报课评议课、培训交流的方式组织课题研究。 准备阶段 2017.4—2017.5 确定研究内容,解读高考政策,加强理论学习,确定研究人员,分配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 2017.6-2019.3 1.总结2015—2017年高考的变化,分析高考题型和四为导向,寻找规律,制定为期三年的高中语文长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2.进行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并作课题组内的交流分享; 3.进行语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结阶段 2019.3-2019.6 讲座集 研究报告 论文若干篇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一)题目:面向新高考的语文长效教学方法研究 这个课题是结合目前高考改革而进行的探索性实践,研究与实践与日常教学考试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此项市级课题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自主自觉进行的课题研究,体现了一线教师科研的自觉性。 (二)内容 内容丰富、全面、具体,涉及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将日常教学与高考改革紧密相联,使教学各年级更明确,符合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整体策略。这五个板块的设计来源于教学实践,并将指导教学实践,很有实践特点,更具指导意义。 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以教研组为单位多开会互研,集中集体智慧,多方分析,使课题的结论更科学,对一线教学更具有指导性。 在研究方法上建议使用更多的方法。
|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题目:面向新高考的语文长效教学方法研究 (二)内容 1.新高考研究,解读高考政策,破解高考密码,突破高考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文教学研究,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倡导作文教学的多元化、生活化、批判化、系统化;设立系统的作文教学训练序列,有目的、分步骤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写作水平; 3.阅读教学研究,以文学类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建立终生阅读的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研究,包括字、词、句的感悟和品析,文化常识的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5.语文活动研究,开展多元而有效的语文活动,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纳入到语文活动当中,寓教于乐。 6.学情研究,包括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文科班、理科班,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试。 (三)方法 1.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历年高考题型,摸索高考改革方向和命题规律,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理论研究法。学习研究有关新高考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具体方法,充实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修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3.观察法。通过观察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修正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建立跨越高中三年的长效教学机制。 4.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和老师,掌握学生和老师实际的教学情况,寻找问题,弥补修正。 5.评课议课,案例收集,研讨。 (四)组织
4.整理总结:刘亚、李虹、张婧等 准备阶段 2017.4—2017.5 确定研究内容,解读高考政策,加强理论学习,确定研究人员,分配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 2017.6-2019.3 1.总结2015—2017年高考的变化,分析高考题型和四为导向,寻找规律,制定为期三年的高中语文长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2.进行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并作课题组内的交流分享; 3.进行语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结阶段 2019.3-2019.6 讲座集
研究报告
|
五、所在单位意见 盖
|
六、县(区)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