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整理4

(2024-08-02 13:26:56)

这一期,我们继续学习新译版【道德经】,这个新译道德经的版本对道德经的原有顺序以及断句,都做了大量的调整。

并将道德经的所有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将81章分为了9篇,每篇一个主题,分别为:道篇、国篇、民篇、兵篇、法篇、德篇、无为篇、长生篇、成圣篇。

前两周,我们讲了新译【道德经】的前两篇:道篇和国篇。按照这个节奏,我们这一期,继续讲新译【道德经】的第三篇:民篇。


第一章(原第2章):六和之道,无为而成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大道的品质通过以下六中现象表现:

1、有无相生:’有’代表有限的部分,’无’代表真空妙有,代表超强的创造力,取胜的关键法宝是在无上下功夫,而不是因为有的层面的劣势,让自己处在生物链的底端。

’有无相生’,是道德经所有万事万物起源的原理说明

从有的层面,你和别人的差距是一定的,但在无的层面,任何人都不会比你更优秀。

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你在无中去创造,才能开发出无限的未来。

2、难易相成:把难的事情做个分解,难事是由一个个简单的事情积累组成;不管遇见多大的挑战,都有方法从细微处,从分解处去解决。

3、长短相较:不管多长的道路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短线距离组成的。

把长线分成不同的短线,既能减少压力,又可以在短时间把能力聚焦,实现阶段性目标,最后整体目标也可以轻松实现。

4、高下相倾:你在越高的位置,希望下面的人知道,就需要弯下身。

5、音声相和:’声’代表心声,说的话能够表达别人的心声,听话的人能够听到别人说话背后的意图,这时候就沟通无障碍了。

6、前后相随:领导人要照顾到后面的利益。当你做的事情对后面有利,大家看到你往前走,自然会有人跟随。


第二章(原第3章):不尚不欲,无知无为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客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

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

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义】杜绝民争、民为盗、民心乱的四种方法:

1、其心实:行得正,做事光明磊落,内心安定。

2、其腹弱:胸怀和智慧宽广,没有形成冲击和影响,内心平安喜乐。

3、其志强:做事坚定,能够非常强有力的推动。

4、其骨常:做事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让事情有完美的结局。

凡事从源头上思考。国家、社会和制度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为我们创造了这种需要,创造了它存在的价值。

如果每个民众都从自我开始,做出超出现在架构体系的新生命状态,社会就会自动地校准和调整,因为原来的体系已经无法支持民众的需要,就会诞生更先进,更人性的世界。


第三章(原第12章):六根扰心,收中无妨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义】五色五味是世间可观的存在,代表生活的各种面向,可以在其中自由的翱翔,自由的创作,但又不被牵连,并回归内在,重新梳理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

生命七要素:空气、水、睡眠、事物、’空间’或家、’连接’和关系、创造性的表达。

当一个人能够客观冷静的问自己的内在,知晓高品质生命元素只有七个,并且能够达到之后,生命的自由度就会打开,不会为了得到那些并不那么重要和本质的东西牺牲自我。

当这种智慧生发出来,我们就会做取舍,回归内心,做好断舍离,精准筛选,人生就变得轻松简单。

给自己的生命做清晰的梳理,减掉不必要的负担,活出轻松富足有余的生活。


第四章(原第46章):知足不祸,知止无咎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知足,常足矣。


【释义】有道是大道无形,养育万物,是在万物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功德的影子,都能看到有道的影子。

知足本身就是足的表现,一个人不知足,就永远无法体验到足的美妙完美。当你知足的那一刻,你马上就进入了足的状态,足的体验,足的感受,这就叫常足。

一个知足的人知道什么时候知止,会给自己留下余地,给别人留下空间,让生命的宽度和自由度得到舒展。


第五章(原第75章):利民益生,久安长治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


【释义】如何让民众得到良性的发展?

剪掉他们头上和心中有行的负荷,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全力以赴的支持和保护。

而那些没有按照正确方向走的,不仅得不到保护,也得不到支持,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归于正道上。

我们开始自我观照,在生命中除了社会附加的,自己有没有给自己增加附加压力,有哪些阻碍了我,有哪些限制了我,又有哪些制约了我?

在别人给你减负税收的时候,你要学会给自己松绑,给自己减压,为自己解脱,让自己轻松自如地活出轻盈的人生状态来。

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创造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是和不美好的斗争上,当所有精力都投在美好的时候,你会发觉一夜之间,不美好的事物就消亡了。


第六章(原第74章):道司生死,自然运作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释义】不要做生命的杀手,不要做为生命行刑的那个人。

当一个人不断的批判自己,自责自己,你就是你生命品质的刽子手,你把你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激情扼杀掉了。

重新梳理对待自己的态度、信念和方法,开始作为一个有道的人,用无为之治,用正向的引导,全力以赴捍卫内在善良的种子,闪光的种子,引导自己的生命归于正道。

只要做到自我欣赏,并且愿意赞赏别人,天一定会给你最好的奖赏,道一定会给你最好的回流。



第七章(原第72章):自知自爱,天性绽放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释义】当一个人能做到内在高度自律,外在随性平和,生命就会得到安居乐业的保障,都会轻松有余。

不减少内在对自己的价值认同,不减少对自己内在品格的坚持,不减少从内到外散发爱的频率。

内在是圣的品性,外在是人的品性内圣外人合二为一即为真正的圣人,内圣是因为自知自爱,外人因为不自见不自贵

通过内在修行和外在的表现,内外兼修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路径,如果都能够做到内圣外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


第八章(原第26章):稳重安静,天下自定

【原文】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释义】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民众成为圣人,而且具有君王的气质?

首先最起码需要成为自己生命王国的主人,真正活出君子和君王的风范。

盘点自己一生中哪些是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让它扎根于内在,同时当面临外在的风吹草动和狂风暴雨,面对社会转折时,做到心静如水,朝着你梦想的方向去,你就已经具备了一个君子和君王的品质和特性。

当你心中有可以笃定和安定的东西,外在的发生就不会动摇你的根基。


第九章(原第45章):大成若缺,天下清静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释义】自我修养的五项法则:

1、大成若缺:越是大成的人,越有胸怀接纳跟自己不同的观点,越有格局接受别人的建议,并不是自己有了大的成就,就看不起和拒绝一切。

2、大盈若冲:戒盈戒满,让生命多一点宽度,多一点回旋的余地。

3、大直若屈:在不忘初心的同时能够坚定前行。

4、大巧若拙:只有很花心思猜能够看到被设计和表达的意图,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5、大辩若纳:从内到外呈现出内在的道,内在的品质,你的言语仅仅是在能够支持对方需要的那一刻,你表述出来的恰到好处。

当你能够修炼成为以上的五大,就可以成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的那个大人,就成为了真正合格的宇宙公民。


每个人的内在,其实都是本自具足的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满足自我,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的生命王国需要治理攘外必先安内,生命王国也是一样的。

想要寻求向外的发展,需要需要先向内求,寻求本心和本性,求得内心的安宁和堡垒

才能有一个强大坚强的内核,外圆内方,无坚不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道德经整理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