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五种备课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2013-05-15 11:18:16)
分类: 教育往昔

以“五种备课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我校为了深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以更新备课模式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备自主之课、创新之课、特色之课,使备课更具针对性、更有时效性,使课堂更具活力、更有智慧,更加高效。

一、实施单元集体备课。开展单元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解读教材,共话课堂的有力举措,教师们通过每周一全组成员集体订制下单元教学目标,商榷单元内的教学设想,预设教学内容中的疑难问题,避免了单独解读教材的片面性与闭门造车的局限性,实现了智慧资源的共享与互赢。

二、坚持课前课后研讨备课。如果说课前的教学预案是课堂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行动纲领,那么,教学后的及时反思研讨则是更高效课堂产生的催化剂。因此,倡导教师坚持不懈开展基于年级组,基于本学科的课前商量、课后研讨活动也成为实验小学教学管理的一大亮点。教师们既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特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撰写出求大同存小异的教学预案,又能在教学体验后及时有效的深入研讨中拨开云雾、破解疑惑、博采众长、积淀更多的教学智慧。

三、发展网络团队备课。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借助学校优质师资,学校分学科组建了网络备课小组,4人一组的网络团队中各有一名骨干教师负责引领,其余三人则共同参与完成网络备课活动。活动共分四个层次:个体独立备课——小组研讨撰写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这种备课模式要求备课组成员不仅要有自己对教学预设独到的见解,还要有评判与接纳的胸怀,有团队协作的意识与素养。网络团队备课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探寻出了“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反思”的科学模式,为教师的均衡提升提供了平台。

四、尝试教师二轮备课。学校要求教师在第一轮任教的学科备课中要留有书写空间,主要用于反馈教学信息,总结经验,并便于在教材没变化,教师从事第二轮教学时,进行二轮备课。二轮备课的目的是将教师从繁重的、无效的、机械的抄写中解脱出来,留有更多的时间与经历去留心一轮备课中发现的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新观点、新思维、新教法,备出更有创意、更符合学情的创新课。

五、探寻“本上一根经、书上满天星”的特色备课。学校在部分教师群体内探寻“本上一根经、书上满天星”的特色备课模式,即要求教师在备课本上备简案,教案中需写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写清教学的基本思路,设计好每节课的整体结构,而在教材上则写明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方式,设计好关键性的提问,重要的指导语等,这种模式的探寻旨在为这些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全面凸显自身教学特色提供时间支撑与命题引领,使其厚实的教学积累厚积薄发形成特色。

“五种备课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使课堂教学因教师个体而异、为学生全体而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