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末复习】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2019-01-06 19:42:57)
分类: 教学日志

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望江初中   周文华

主题:师生交往、亲子交往,核心导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老师和父母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在他们的关爱、呵护中,我们尽享友情和亲情;在他们的引领和教导中,我们走向成熟;在与他们的依恋和碰撞中,我们体悟着与师长的相处之道。(师长对我们成长的影响)

1 知识图解

【期末复习】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期末复习】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2 考点梳理

六、师生之间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我们要走近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标依据】

模块

主题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与沟通

1.4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4采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一)走近老师

【】了解教师职业

1、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2、教师承担的使命: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3、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风格不同的老师

4、风格不同的老师:(1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2)正确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3如何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要承认老师的差别,接纳老师的不同;要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从多角度了解老师;要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更好地理解老师;要主动和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要尊重老师的不同,走近老师,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二)师生交往

【】教学相长

1、教学相长:(1表现: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2方法: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被老师误解时,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体谅、理解老师,用善意的态度恰当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时机向老师做出解释。)

【】亦师亦友

2、亦师亦友:(1含义: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3)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3、如何进行良好的师生交往?

1)要养成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2)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要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4)要平等相待、相互促进,我们应该主动关心、理解老师。

 

七、亲情之爱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

【课标依据】

模块

主题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与沟通

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3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一)家的意味

【】生命的居所

1、家庭的含义: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与我们的关系: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3、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经济、情感交流、教育、赡养和抚养、消费、生育等功能。

【】中国人的“家”

4、中国人的“家”: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孝亲敬长的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尊敬(要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倾听(要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感恩(要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

(二)爱在家人间

【】体味亲情

1、体味亲情:(1)亲情之爱的表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2)亲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3)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爱的碰撞

2、与父母发生碰撞的原因。(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3、亲子冲突的影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沟通传递爱

4、沟通的原因。

1)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平凡又琐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普通的“联结”。正因为与父母的相处太平常,我们可能很少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2)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5、和父母沟通的技巧: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6、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7、如何有效地化解亲子冲突

1)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体谅和尊重父母。(2)要学会呵护爱,掌握与父母互动沟通的技巧。(3)要学会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4)要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三)让家更美好

【】现代家庭面面观

1、现代家庭面面观(特点):(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中国的家庭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结构:现在一般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家庭生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和谐家庭我出力

2、和谐家庭我出力:(1)原因: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2)如何创建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需要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用智慧化解矛盾和冲突。需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共建共享家庭美德: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

3、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或冲突的方法我是小小“黏合剂”(学会协调);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4、以良好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3 典题分析

参阅《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刷分题库(随堂研磨题·七上3A卷)》

4 巩固训练

参阅《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刷分题库(单元检测题·七上3A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