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州 西 湖
关 洪
地处惠州市区的惠州西湖景区,由西湖和红花湖组成。东西最宽处达4公里,南北最长达6公里。
苏东坡笔下“山水秀邃”的惠州西湖,湖面烟波浩淼,瑚上堤桥如带,妙在天成的景域,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五湖六桥”间青山似黛、幽胜曲折、浮洲四起,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苏东坡、李商隐、杨万里、祝枝山、丘逢甲等400多位历代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在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曾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惠州西湖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据当地古代方志载:惠州西湖初建始于东晋元帝(318)时,“兴建龙兴寺于湖上”。北宋惠州守臣陈偁始营西湖,引湖灌田,兼鱼、藕、蒲、苇之利”,使西湖“施于民者丰”。同时又在湖上筑堤造桥,修建亭榭。北宋绍圣元年(1094)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惠州后,西湖之名始出。
从平湖门前去西湖孤山,长数华里绿树成荫的大堤,亦被称为苏堤,或苏公堤。当年贬居惠州的苏东坡,看到当地百姓划船涉水之苦,便把皇帝御赐的黄金捐助出来,在西湖上修了一条长堤,为民造福。惠州民众为纪念苏东坡的恩情,把它命名为“苏堤”。
苏堤西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雕像、苏东坡历史资料展厅。还有他杭州任职时,一直陪伴他同甘共苦、死于此地的杭州籍侍妾王朝云的墓地。
苏堤上的西新桥,亦系由苏东坡资助建造的,始建于宋昭圣二年(1095),所以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当时桥用石盐木(柚木)筑成,坚如铁石,桥上有飞楼九间,十分宏伟壮观。现桥为1983年重修。
惠州西湖西山上的泗洲塔,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苏轼谪居惠州时,此塔称为大圣塔、玉塔。苏东坡写的《江月五首》“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的著名诗句指的正是此塔。
游历惠州西湖后,总的感觉,古人笔下那句“
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 话,并非虚妄之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