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2020-04-25 09:17:33)
标签:

鉴湖畔

古村

海山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童志洪        

           

 在中国版图里,称作海山的地名不少。本文中的海山,位于东汉会稽太守筑就的鉴湖的(西湖)的中段,沉(陈)壤堰最东首,澄(陈)湾的南岸,今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辖区内。


海山,是个古老的村落。很早以前,海山的确位于海边。数千年间,隨着海侵与海退,沧海变桑田,而成了鉴湖南岸的小山村。该村最早始于何时?已难以查考。但我清晰地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学时代,绍兴县文教局编印的《乡土史教材,记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除了马鞍山、壶瓶山遗址,还有海山遗址,说明这里在史前就已有过人类活动但不知何因,后来的方志却并无记载 


东汉马臻修筑鉴湖后,这里开始有人在此定居。在宋代,业已形成了村落。据《嘉泰会稽志》载:海山,多桑竹。下有居民三四十户,以渔钓为生。虽然仅区区20余字,却记述了这处小村当年的人口、地貌,与农户借以谋生的产业,这在宋代府志较为罕见。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此图摄于2016年4月初,隨着杭绍台高速公路的开建,此山将不复存在  )



 当年鉴湖堰堤沿岸,湖光山色的自然村落甚多。名不见经传的海山,之所以能在800多年前,当年绍兴府八县数以千计的村落里,脱颖而出,记入惜字如金的绍兴府志,这固然缘于海山地处鉴湖岸边,那风景猗丽的风光。更与名人骚客途经此处,见之难忘有关。


 《全唐诗》中,刘长卿所写《送人游越》诗里,就提到此地 :“未习风波事,初为吴越游。露霑湖色晚,月照海山秋。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西陵待潮处,落日满扁舟”。


 而在历史名人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西走百里皆平堤,客行欲走到梅市。陆游先后寓居鉴湖“三山”近40年。这期间,或肩舆,或步履、舟行,沿着湖桑(壶觞)堰,经)湾,去)壤堰、梅市、柯山、古城、项里、新(型)塘等处,寻亲访友,游历赏景。 


在载入《剑南诗稿一首诗中,陆游曾写道:贪看西南一面山,不知信步到陈湾。未言散释经旬病,且要消磨半日闲。蔬陇过寒常郁郁,鸟声迎暖已关关。斜阳不为行人驻,十里钟来翠霭间


放翁诗中”的弥望连岗接岭,皆桃李,略无杂木。方春时,花盛发,如锦绣裹山谷,照水如云霞,慌然看西南一面山,说的便是清水闸南的梅里尖、西南首的海山,《嘉泰会稽志》上所载,湖山异境"般的花径、容山等处。以致于竟让暮年的放翁,忘情地从十里外湖桑(壸觞)堰畔的三山,一直不知不觉地信步走到了仁让堰东首,海山村对岸的陈(澄)湾村口。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放翁对海山,这个依山濒水、风光秀丽但名不经传的湖畔小村,留连忘返,赞叹有加,并情不自禁地即兴赋诗: 暮山青尚浅,晓山如黛染。开窗望海山,天清雾方敛。向来六月中,黑云齐如截,苍龙下曳尾,卷雨洒炎热。造物信老手,忽作万里秋,刻削此孤峭,巉然消客愁。岂无一布帆,寄我浩荡意;会当驾长风,清啸遗世事。这便是他在淳熙某年农历六月的那个清晨,乘小舟从湖桑埭,途经沉(陈)壤堰段眺望海山吟诵的诗


陆游生前描写海山的诗,并不止这一首。他寓居在鉴湖三山别业”这些年里,或独自步行于南塘湖堤探亲访友,或陪客泛舟湖上揽胜赏景,已成为他晚年休闲的一部分。住三山一个晴朗无风的冬日,放翁陪同他四子子坦、幼子子聿,兴致勃勃地同游鉴湖。即兴吟诵出诗篇再次提到了这个湖畔小村:海山山下百余家,垣屋参差一带斜。我欲往寻疑路断,试沿流水觅桃花”。 


陆游并非所谓的酒仙酒神,但象许多家乡人一样,他酷爱饮用鉴湖水酿制的老酒除了兰亭春鉴湖春”这等名酒外,还对海山村所办酒坊酿造的老酒情有独钟。在嘉泰某年写的一诗中,他还念念不忘明年真耄矣,烂醉海山春。可惜的是,现代绍兴人所写的黃酒史书中,却只字未提到海山春,这个早已记入陆游《剑南诗稿中的知名老酒品牌 


陆游通过对包括海山在内的家乡自然景观描述,抒发出自己难酬的爱国壮志与乡愁。800年后,人们重读放翁遗诗,时光仿佛间又倒流到了当年。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早在吴越国时期,陆游的先祖,就从吴郡迁居山阴县的鲁墟村。后来陆游又寓居于不远处的“三山”40。从子坦子聿游湖所吟这首诗中记述海山的居民,从《嘉泰会稽志》记载的三四十户,变成了百余家,比方志更加确切这点上看,他当年应该到过此地。而据《陆氏宗谱》记载,世居海山村的陆氏村民,确系鲁墟陆氏后裔中的一脉。  


宋代绍兴府志上所载多桑竹居民以渔钓为生的海山村,在历史上并不富足。解放后,农民翻身成了主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山还曾当过"学大寨"的典型。但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村民生活仍谈不上富有。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湖畔山村。村里先后办起了企业,硬化了道路,整治了河道,美化了环境。40年后的今天,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海山上的茂林修竹仍一如当年。但如今已村强民富,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省级文明村。隨着今后途经高速公路建成,经济还将有一个较的发展空间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 古村海山现存的彤管扬辉圣旨碑 )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柯桥区有关部门在海山村口,建起了一座反映绍兴水利建设的专题类博物馆——马臻纪念馆。从而使古越大地,又多了一处后人感念汉代治水英雄马臻的纪念地而且在不久后,还成了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的一处创作基地


 此外,海山村内还完整的保存光绪十四年(1888)旌表当地村民的圣旨碑( 碑文系有时任头品顶戴兵部侍郎兼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等职的刘秉璋亲笔所题 );嘉庆十五年(1810),即200多年前,由该村由民间所建的古戏台等遗


 2016清明前,因建高速公路需要,按规定期限在该村搬迁祖坟时,我曾在坟山脚下的一座行将搬迁的坟墓祭台前,偶然发现过铺在地下的一块清道光十九年(1839)的八房公禁碑


鉴湖畔的古村海山



 这是一块180年前,由海山八个房族的村民自我约束,保护共同共有的山田(地),公议后,禁止在(地)建墓的石碑。

 当时曾拍下照片,附上碑文文字,请在当地办企的师弟转给该书记,建议作为该村作为农耕文化遗产给予保护前些日子去陪家人去观赏鉴湖景色时途经海山村口,见该村文化礼堂关着门。不知4年前发现的此碑否保其中?


                 ( 2020年4月改写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