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标签:
大运河的起点白浮泉杂谈 |
关 洪
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载:“白浮堰,在(昌平)州东南十五里。起白浮村,至府西北三十五里之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元至元中,郭守敬引白浮山诸水西折而南,经府西三十里之瓮山泊,流入积水潭,以通漕运,因筑此堰,以障双塔、神山、榆河诸水。其后山水决溢不时,
岁常修治”。
郭守敬任都水监时,根据元大都的地形地貌,修筑白浮堰,引白浮泉水南下榆河,与一亩泉、玉泉等汇为一流,经翁山泊至京城西水门,最络汇入积水潭。开凿了经元大都至通惠河,长达数十公里的人工运河。并在运河中设闸建坝,平抑水量、水位。至元三十年(1293)七月,通州到大都积水潭(
今北京什刹海), 这一中大运河最北的河段完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命名为通惠河。





返身进入森林公园,请教一名担任保安的当地人。他告诉说: 森林公园与白浮泉管理中心,并非同一系统。历史上的白浮泉,是通惠河的源头。但由于水中含沙量较大,元朝灭亡后,这段白浮堰下的河道就日渐堵塞,不能通航,逐步成了民间的一处捞挖河沙的场地,在山上只留下几处泉眼。白浮泉遗址原先是北京市文保单位,六七年前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立起了新的保护石碑。山顶上的九龙庙,并非元代所建。但森林公园内的东沙河,与马路北首的京密引水渠,的确是元代白浮堰的故水道。
蓝天白云,阳光普照,森林公园内,眼前那蔚蓝的东沙河,历史上,曾经通过北沙河、南沙河,与京城通惠河与通州北运河相连。环湖步道上,散步的游人多; 宽阔的河边,三三两两地散落着一些垂钓者,享受着疫情高峰过后,难得的静谧与安祥。
步出公园,来到怀昌路北的公交车停靠站边。望着铁丝网内,京密引水渠内清沏的渠水,与水中倒映的白云、树木与远处的山影,不失为是一幅天人合一制成的画卷。
我想: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700多年前,脚底下曾是元代水利名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时,所筑的白浮堰所在的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