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2020-04-30 06:14:54)
标签:

大运河的起点

白浮泉

杂谈

                                   

                                     

                      寻访元代中国大运河的起点 -- 白浮泉

                                关  洪 


    2019年初春,我利用在北京过节的机会,先后用一周左右的时间,三下通州,去了城区与永顺潞城等乡镇间寻觅中国大运河的起点; 且实地踏看了通惠河从东便门广渠门进入城河后,在北京东城西城两区的玉河遗存。从北河大街开始,当年由郭守敬所建的澄清闸上下三,一直走到当年大运河的顶端--积水潭码头(今什刹海)。此外,还去了东直内的海运仓禄米仓南新仓等处,实地寻访古代漕运粮仓的踪迹。从而对中国大运河的起点,有了一定的了解,7篇记录寻访活动的博客。但由于知识有限环境不熟,人指点,还有一些主要地段尚未走到。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又是一年今年元旦后,再次赴京前,事先做好功课,打算将去年遗留未到,位于昌平通州朝阳3区主要的大运河遗迹,再补走一遍。并从第8篇开始,续访记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漫延国内,打乱了我的计划。近二个月的时间,基本于中。在北京市各级政府与广大市民共同努力下,经过严防死守,国内疫情得控制。隨着国内大部分城市复工复产的陆续开展,我于3月中旬开始按照规定,隨带北京健康宝戴上口罩,开始乘公交地铁外出早出晚归每天返里程,少则四五十公里,至八九十公里首站标,就是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的引水口 -- 位于昌平乡间的白浮泉。

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载:“白浮堰,在(昌平)州东南十五里。起白浮村,至府西北三十五里之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元至元中,郭守敬引白浮山诸水西折而南,经府西三十里之瓮山泊,流入积水潭,以通漕运,因筑此堰,以障双塔、神山、榆河诸水。其后山水决溢不时, 岁常修治”。

郭守敬都水监时,根据元大都的地形地貌,白浮堰,引白浮泉水南下榆河,与一亩泉、玉泉等汇为一流,经翁山泊至京城西水门,最络汇入积水潭。开凿了经元大都至通惠河,长达数十公里的人工运河在运河中设闸建坝,平抑水量水位。至元三十年(1293)七月通州到大都积水潭( 今北京什刹海), 一中大运河最北的完工,元世祖忽必烈自命名为通惠河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那天早晨,我怀揣面包与矿泉,按照手机导航的指引,在寓所不远处乘上公交车,经20多站点到小汤山,再转乘昌平区公交车20余站,时近中午,才到达东龙山下的白浮泉遗址

 怀昌路南,穿过昌平城森林公园旁树林,到达白浮泉遗址管理中心门前时,却铁栅大门紧闭,门前贴有安民告示: 为避免交叉感染,自春节三十下午起,疫情期间停止开放,云云

 昌平城森林公园与白浮泉遗址管理中心,仅一墙之隔。不少地段只是木栅相。有些缺损的地方还能钻进去,但此举太不文明。现场见到有2名游企图从木栅破损处攀上山劝止

       虽然只能远眺山红墙飞檐的道教庙宇一角,能上山一看,1300多公里外的浙东运河畔能走到元代京杭运河源头的白浮堰遗址也算是不虚此行。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返身进入森林公园,请教一名担任保安的当地人。他告诉说: 森林公园与白浮泉管理中心,并非同一系统。历史上的白浮泉,是通惠河的源头。但由于水中含沙量较大,元朝灭亡后,这段白浮堰下的河道日渐堵塞,不能通航,逐步成了民间的一处捞挖河地,在山上只留下几处泉眼。白浮泉遗址原先是北京市文保单位,六七年前成为全国重点保单位,起了新的保护石碑山顶上的九龙庙,并非元代所。但森林公园内的东沙河,与马路北首的京密引水渠,的确是元代白浮堰的故水道。

蓝天白云,阳光普照,森林公园内,眼前那蔚蓝东沙河,历史上,曾经通过北沙河南沙河,与京城通惠河与通州北运河相连。环湖步道上,散步的游人多; 阔的河边,三三两两散落着一些垂钓者,享受着疫情高峰过后,难得的静谧与安祥

步出公园,来到怀昌路北的公交车停靠站边。望着铁丝网内,京密引水渠内清沏的渠水,与水中倒映的白树木与远处的山影,不失为是一幅天人合一制成的画卷。

我想: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700多年前,脚底下曾是元代水利名臣守敬开凿通惠河时,所筑的白浮堰所在的一段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寻访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之八)白浮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