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目中的元宵节

(2017-02-10 12:23:19)
标签:

心目中的

元宵节

              


                           心目中的元宵节


                                                  关    

 
     岁岁元宵,今又元宵。鼠新春,在抗疫斗争中,京城过元霄的景像还在眼前,转瞬间,牛年的元宵节又接踵而至。

            
                                                ( 一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在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正式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至今,它也是海外华人十分看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元宵节的习俗,在各地也不尽相同。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一些地方还有耍龙灯、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http://s1/mw690/003F2C28zy78FAo1j2000&690


      古代的元宵节,也是女人们一年中难得的狂欢节。一俟节日到来,平时受"男女授受不亲"封建礼教禁锢束缚,常年身居深闺、足不出户的良家女子,也会乘机迈出"三寸金莲",加入“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队伍,观赏这片陌生的天地。从而,又成了一些男女青年寻偶定情的良辰吉时。这,当然是古代文人笔下所记述的元宵节。


     毋庸讳言,尽管古往今来,描述元宵胜景的诗文,多似牛毛,传于世。但客观的说,元宵节只存在于太平盛世的年景。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岁月里,百姓们的生存尚且不易,元宵节,也就只是个徒有其名的日子。


                                                         ( 二 )
  

     节日来临,我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了这数十年间,在大江南北所度过的这个日子,也就是我心目中的元宵节。


      童年时代,先在上海,后迁居到故乡的运河古镇。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家庭亦是同样。这个时期,除了节日吃个自家做的汤圆,记忆中,好象并无古人诗文中那般歌舞升平、尽情浪漫的景像。


      60年代初,天灾人祸。粮食十分紧张,吃汤圆也成了一种奢侈的念头。紧接着"文革"开始,传统民俗,成了“封、资、修”的东西,与被“横扫”的对象,元宵节,只是挂日历上的一个名称。


      后来下乡插队,过了春节,初八开工,正是队里迎着春寒,到春花田里开沟排水与挑河泥的日子。知青屋里的所有人,一天辛劳下来,根本就没有过元宵的雅兴。


      再后来,参军到了部队。由于执行战备任务,一年中重要的节日,也就是春节与八一建军节,会包个饺子,聚个餐。但记忆中,并无元宵节繁闹的印记。因为军人天经地义的职责,就是保卫祖国,保障和平,让人民群众更好的过节,有个安宁的日子。



                 http://s15/mw690/003F2C28zy78FAwo50G3e&690
    

    
       我心目中,真正感到有了元宵节气氛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地方的经济迅猛发展,元宵节才有了古人笔下的那般繁闹景观。过节吃汤圆,早已不成了问题。观花灯、猜灯谜、游园等,名目众多的元宵节活动,重回神州大地,元宵又成了神州大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佳节。


       这30多年里,曾先后外出在山东、湖北、北京、海南等处,度过不同地域风味的元宵佳节。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20年前的那次。


     http://s11/mw690/003F2C28zy78FAx92rM4a&690

    

      1996年春节正月十三,应朋友邀开车去湖北宜昌车经南京、安徽,在桐城过夜。次日,过九江长江大桥,进入湖北地界。正月十四傍晚,抵达江汉平原的沙洋,这是当年荆门市下属的一个区(现为沙洋县)。进入一家宾馆,只有前台一个值班,为我们开启了房间。开了门,床上的被铺还乱糟糟的,未曾整理过,更没有洗涮的热水和饮用的开水。


      据前台值班员,这里的习俗,要过完元宵,才算过完了春节,因此,宾馆的员工均尚未到位。这比起我们本地初八开工,整整晚了一周多。入乡随俗,大家只能用冷水洗涮后,草草对付了一宿。醒来时,已是元宵节早上,宾馆仍无早餐供应。我们只能去街上的摊点,买点糕饼充饥。



     http://s9/mw690/003F2C28zy78FAmSJg408&690
      

      就在此时,远处街头传来了阵阵鼓乐声。不一会,大队人马便呈现在我们眼脸。队伍中的男男女女,穿着五光十色的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吹着锁呐(绍兴人俗称的"梅花"),打着彩旗、横幅,有的还踩着高翘、放着爆竹,喜气洋洋地从我们身边走过。这支游行庆祝的队伍,估计约有一里地光景。让我们几位外乡人,意外体验了一番当地元宵的民俗文化 ......


     事后,从早点摊主口中得知:作为当地习俗,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开灯会等外,还要组织巡游。过了元宵,才算过完了春节,方正式开工。


    这天早饭后,我们启程赴三峡。那时,三峽大坝整座坝体尚未合龙,工人们正在工地紧张有序地施工。载着沙石、水泥等材料,滿身尘土的载重卡车,在已被压得凸凹不平的沿江的道路上穿行。...... 


     元宵节晚上,大伙在即将搬迁的屈原故里- -- 秭归老县城,既观了花灯,也吃了汤圆,当然又燃放了一通烟花与鞭炮,在异乡度过了别有风味的节日。......

   
     岁月如梭。转眼间,20年匆匆而过。恰逢和平发展的盛世,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应当说,国人天天就如同在过节。因此,春节、元宵这类节日,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但元宵节作为沿袭了2000多年的传统民俗,与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代代传承下去。我想,每个中国人自然都应当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