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洪
位于镜湖西湖(后世称鉴湖)南塘堍的清水闸,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当年在镜湖畔生活劳作吋,这里曾是步履与行舟时常经过之处。时隔40多年后的去年金秋十月,我又先后三次驱车,进入该村。
期间,走遍村子四周,一路来到南岸的梅里尖山麓,走访村民,探幽怀古。并有幸在一位陈姓的热心村民帮助下,阅看了该村的《陈氏宗谱》,从而取得了较大收获。除了当时撰写的博客(草稿),今年国庆在报端刊发的" 豆腐干" 文章,则亦可称是其成果之一。
地处镜湖西湖南岸的清水闸村。四面环水,背依梅里尖山,与壶觞埭隔水相望,曾经是当年镜湖中的岛屿,即绍兴人称的“圆渡”。由于四处临水,象只湖中大船,因此亦被人别称之为“清水船”。以至于在村的南面,还存有诸如船舫下、摇板橹等这类土名。在没有桥的岁月,古代清水闸的人们,出行主要依靠舟楫。
清水闸,顾名思义,是镜湖西湖中的一座古闸。该闸建在位于壶觞埭附近,闸门下,曾经流淌过清澈的镜湖水,用以灌溉镜湖北岸,与此相联的大片良田,但《嘉泰会稽志》中却并无记载。这是因为,它并非东汉马臻所建的古闸。而是晋代贺循开凿西兴运河后,为调节镜湖与运河间水位,灌溉农田而兴建的配套工程。
作为古代山阴县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之一,为造福镜湖沿岸的乡人,发挥过应有的作用。至迟到清代初,清水闸便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载:“清水闸,在县西一十五里。自朱储闸以下十七闸,俱名存实废”。从此,这座古闸成了人们在历史上的记忆,也成了一处村庄的地名。据村民陈宗(忠)实老先生指点,该闸的遗址,位于今胜利西路(昔日壶觞埭上)的清水闸村口,如今已为公路所覆盖。
( 上系老版百度地图中的清水闸村。经日前实地踏看,其中船舫下等田块,早已融入村中。村南已新建了通
往福全,比原清水闸大桥北桥更宽更长的的公路大桥 )
(
位于胜利西路(原壶觞埭)边的清水闸村 )
( 越 城 区 东 浦 镇
清 水 闸 村 跨 湖 大 桥 老 桥 )
( 清 水 闸 大 桥
老 桥 东 首 湖 景 )
( 清 水 闸 大 桥 老 桥 西 首 湖 景
)
一部分清水闸村人原先分别居住在镜湖北岸的壶觞埭上,与湖心的“圆渡”里。因此,该村曾是隔湖相望的两部分。岁月荏苒,隨着南宋后,数百年来沿岸乡人填湖为田,建桥铺路,并在现代在鉴湖上,先后建起跨湖的水泥公路桥。如今的清水闸,早已与陆地联为一体。北接胜利西路,南连福全镇帽山。但我进村走访,提起清水闸原先是个湖中岛,乡人中大多都不以为然。
http://s3/mw690/003F2C28gy6WcixiFmq52&690进 清 水 闸" TITLE="三 进 清 水 闸" />
(清水闸村南的新大桥东首湖景,尚能看出当年镜湖的宽阔,对岸是梅里尖山)
http://s16/mw690/003F2C28gy6Wcisv0xFaf&690进 清 水 闸" TITLE="三 进 清 水 闸" />
( 清水闸村南的新大桥西首,昔日宽阔的镜湖湖面,早已变成无涯的桑田 )
清水闸,历来是个耕读之乡,陈姓为村中大姓,曾出过不少名人。据该村《颖川望族陈氏宗谱》载:在宋代曾出过一门三状元(陈尧叟、尧佐、尧咨)。其中陈尧佐,在宋天圣二年(1024),封鲁国公,入为丞相。陈氏子孙,后世居豫之颖川。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间,陈氏先人赴山阴做官。因山水秀丽,先迁居山阴海山之陈家迳,后迁吴家坞。明代时再迁清水闸,自定居此地后,迄今已历20余世。清光绪九年(1883),该村还出过山阴县,也是绍兴府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陈冕。陈冕曾任翰林院编撰,并任过湖南省乡试主考官。但后因病早逝,年仅35岁。
因此,民间曾有“清水闸大地方,陈家专出大木郎”之类的俗语。“大木郎”,也就是绍兴民间对官员或大亨的一种称呼。村中原有一个明清时期的陈家大台门,建筑十分宏畅考究。岁月流逝,如今早已废圮。
http://s5/mw690/003F2C28zy75L32Sx3ma4&690进 清 水 闸" TITLE="三 进 清 水 闸" />
http://s3/mw690/003F2C28zy75L2XjqU212&690进 清 水 闸" TITLE="三 进 清 水 闸" />
( 走访中,向当地村民了解情况 )
( 现存该村的《陈氏宗谱》 )
清水闸的南岸,是相传为东汉方士梅福隐居处的梅里尖山。它与清水闸隔湖相望。山上有梅福庙。清嘉庆《山阴县志》载:因年代“久圯。明嘉靖间,知府张明道......立庙祀之”。 山明水秀,风光旎丽,是清水闸彼岸的特有风光。《嘉泰会稽志》载:“梅里尖山,其阴为梅仙坞,多桃李梨梅来禽,以梅福里得名。自坞度一小岭,有异境。烟水直至郡城,与臥龙相直”。
该方志还载:“镜湖之西,如花径、容山诸处,弥望连岗接岭,皆桃李,略无杂木。方春时,花盛发,如锦绣裹山谷,照水如云霞,慌然异境。邦人踏青时,競出皆走东湖,故有不知者而”。除了盛产桃、李外,此地还产有梅、杏、杨梅、枣等水果。方志指出,当年府城内的人们,在踏青时,接踵奔走于镜湖东湖方向,其原因,是根本不知道这里的山川的秀丽。其婉惜之意,溢于字间。
当年陆游常在此周边观景。他在《肩舆历湖桑堰东西过陈湾至陈让堰小市抵暮乃》诗中写道:“贪看西南一面山,不知信步到陈湾。未言散释经旬病,且要消磨半日闲。蔬陇过寒常郁郁,鸟声迎暖已关关。斜阳不为行人驻,十里钟来翠霭间”。诗中的“贪看西南一面山”,说的便是清水闸南岸的梅里尖、海山,与那连岗接岭的花径、容山等处。以致于使放翁竟从湖桑堰,一直信步走到了仁让堰最东首的陈(澄)湾村口。
“尚余枫叶鸣红与,到处梅花倚画桡。两岸朱楼清水闸,四围翠峰跨湖桥”。这首清代名人李慈铭的遗诗,正是对当年这湖中岛村景色的极妙写照。
(
草稿于 2015年10月20日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