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渐行渐远的弹珠

(2016-06-23 15:25:37)
标签:

杂谈

提起弹珠,每每都会有一种怀旧的味道在里面。

  打弹珠是一项世界性的儿童游戏,趣味性极强,不少人将它亲切地称为童年版“CS”。弹珠游戏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中外不少学者认为其最早应起源于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本能行为:儿童捡起地上的小石子随意弹射,继而规定目标弹射。这个游戏的核心道具——弹珠,发展到现在的模样也用了很长的时间。


http://mmbiz.qpic.cn/mmbiz/QAEJXB03eMAkY44ju09Dibjh48ib9BfcdBevRK3fYTtjicK72XLecLwiaZym438KHPhEFIvTP4aCAkzpNEnnsqic0u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各式各样漂亮的弹珠(网络图)

  正如弹珠游戏的起源那样,弹珠最初时的形态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小石子。以后随着游戏规则的完善,才渐渐有了统一的标准,那就是球形。

  弹珠游戏方式多样,最普遍的规则应当是“老虎洞”规则,首先是游戏条件:最好三人及以上的玩家,人手若干弹珠;一块最好带有局限性的空地;一条笔直的统一起跑线;一个远离起跑线的深5~8cm、直径5cm的小坑;其次是游戏规则,分组游戏还是各自作战一定要讲清,关于进洞的进化、破坏进化及输赢规则等细节也要明示。大家都没有异议后,游戏就可以开始了;打弹珠最重要的便是准头,首先要能准确进洞获得一次进化(类似发怒的超级赛亚人和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然后便能拥有“击中即击杀”的权利。当然,前提还是准,击杀成功者将拥有继续出手击打的权力。未进洞者,在击中进化者时,也同样拥有继续击打的权利,连续击中三次后进化者则退化到未进化的状态,不过未进化者是没有击杀权的。而进化之后又退化的,再次进洞后依然能获得击杀权。如此,一直持续到全场只剩一个人或者同一组人的时候,游戏结束。于是在以上种种条件的限制下,同时也为了便于游戏的进行,球形弹珠渐渐成了最佳选择。

  最早的球形弹珠大都为石质,一般由昂贵的大理石或者廉价的其它石头制成。而且限于早期的技术条件,弹珠无法大批量制作,一个拥有球形石质弹珠的小朋友无疑成了小伙伴们羡艳的对象。像在摩亨佐达罗遗址附近就曾挖掘出这种石质弹珠,古罗马的文献中也经常提到大理石质的弹珠。古罗马诗人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生于公元前43年3月20日),曾在诗中提到过当时的平民小孩用马钱子的果实玩弹珠游戏。此外,像美索不达亚、古埃及以及迦勒底人居住地也曾发现过大理石弹珠的影子。

http://mmbiz.qpic.cn/mmbiz/QAEJXB03eMAkY44ju09Dibjh48ib9BfcdBWklFOhCcx0bocCdTaom5ztZga8ddcLoBJrqB00BPvAWATl87Gpibnb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一起打弹珠的小朋友(网络图)

  等到了19世纪初,中国的陶瓷业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于是外观精美的陶瓷弹珠也随之出现了。不过起初的陶瓷弹珠价格昂贵,且并不实用,因此并未流行开来。1846年,德国的一位玻璃工匠在巧合之下制出了玻璃弹珠,颇受欢迎,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大量制作,于是他的产品也只是小范围地流传。也因此在1870年之后,一种可大量生产的黏土弹珠的出现很快取代了它。直到20世纪,玻璃弹珠才重新大放异彩。

  当时美国有个叫马丁·克理斯丹森(Martin F. Christensen)的人。马丁的原籍是丹麦,由于19世纪的美国经过了墨西哥战争和南北战争后,局势开始稳定,并逐步成了北美洲的强国,于是马丁像许多欧洲人那样,怀揣着“美国梦”,于1890年从丹麦漂洋过海到了美国。然而,到了美国之后马丁才发现事实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因为很多比自己先来追求梦想的移民们,真实的生活情况是在社会最底层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面对残酷的现实,马丁只好收起那不安分的梦想为温饱而奔波起来。比很多人幸运的是,马丁兜兜转转终于在一家玻璃工厂找到了份工作,虽然薪酬很是微薄。

  一天晚饭时,马丁的儿子忽然撒娇要买弹珠。原来,儿子的小伙伴们最近都迷上了打弹珠,而儿子没有,只能在一旁干巴巴地看。可是本来就很拮据的生活哪有什么闲钱啊,妻子听后不假思索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看着失望的儿子,马丁有些心酸。对于打弹珠的乐趣,他也曾深有体会,然而因为自己追逐“美国梦”,儿子却连这么简单的乐趣都享受不到,实在是做父亲的失职。正惆怅间,马丁忽然眼睛一亮,想起自己收藏的两颗玻璃弹珠,便翻箱倒柜找出来给了儿子,这才让儿子破涕为笑。

  只不过让马丁没想到是,儿子竟然因为这两颗玻璃弹珠一下子成了学校男生里的风云人物。因为当时流行黏土弹珠,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弹珠大家都没见过,所以感觉非常稀奇。于是,不少人开始围着马丁的儿子转,就为了能摸一摸玩一玩。这个情况,让马丁一下子嗅到了商机,只是鉴于自己的经济情况,还是只能默默地压在心里。

http://mmbiz.qpic.cn/mmbiz/QAEJXB03eMAkY44ju09Dibjh48ib9BfcdBquHuWwJDZzjz8hBKqS52tp6C2S23pZTonc0ibibia0lwqibmqNlp0qib6c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1890年那些移民们破碎的美国梦(网络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丁的手艺逐渐提高并得到了认可,成了一名正式的玻璃工匠,再不用为生计发愁了。马丁思想向后,向妻子说明了情况,在得到支持后,开始研究制作玻璃弹珠的机器。

  马丁想,玻璃弹珠其实无论是外观还是实用性都要比现在的黏土弹珠要受欢迎的多。而自己幼时玩的那种玻璃弹珠之所以没有大范围的流行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够大批量生产。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玻璃弹珠必将取代现在的黏土弹珠。

  这时的玻璃制作行业,因为西门子弟兄建造了连续式燃煤熔窑,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而玻璃的外观变化主要发生在由粘性液体转化为脆性固态制品的过程中,而且转化过程中脆性玻璃的脆性将会大大削弱,只要依据这个特性,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将其塑造成球形,便成功了。不过人工塑形的话太麻烦,会让效率大减,于是马丁开始研究能够节省人工的塑形方式。

  有了目标,马丁的研究变得容易起来,很快,他找到了一种螺旋溜槽。将其改进之后,他将两个螺旋溜槽组合起来,连接到自己的玻璃熔窑上,然后剪出一块玻璃料股进行试验,最后竟真的做出了玻璃弹珠。之后,马丁又对自己的机器进行了一番改造,加上了剪切装置,使其能规范地将料股快速剪成一般大小。同时又加了溜槽,使成型的玻璃球能保证外表光滑。

  1905年,马丁为自己发明的机器申请了专利,并在俄亥俄州建立了一家专门制作玻璃弹珠的工厂。很快的,他的产品风靡了美国。等到了1914年,他的玻璃弹珠工厂月产量已达上百万颗,还出口到了国外,但即使这样,也经常供不应求。以后有记者采访马丁,马丁曾笑眯眯地表示,他的美国梦的实现多亏了妻子的支持和儿子的启发。


http://mmbiz.qpic.cn/mmbiz/QAEJXB03eMAkY44ju09Dibjh48ib9BfcdB0kQ9VL3ZAJsq2nqAqCcn4bGA598nRGQErRCae7IXHU5cRwyK7wfEJ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正在给玻璃弹珠塑的螺旋溜槽(网络图)

  而也正是由于玻璃弹珠的出现,弹珠游戏在20世纪时风靡全球,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时候更是发展到了鼎盛。然而随着网络和游乐场的兴起,这个源自泥土的游戏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如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弹珠已经鲜少出现了。不过它仍旧被很多人深深喜爱着,或许就藏在类似马丁的那个盒子里。而且即使对它的记忆已经朦胧,但只要看到,心里便涌满感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玻璃制品,更代表着无数人逝去的那段纯真岁月。

                                                                                                        来源于蝌蚪五线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