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的味道哪儿去了?
还记得小时侯番茄的味道吗?皮薄汁多,酸甜可口。然而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的番茄看起来好看了,味道去变淡了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到以下三个因素:番茄品种的改变,栽培管理过程中化肥的偏施以及提前采摘造成的。
影响番茄风味品质的因素很多,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遗传因素。现代番茄的生产对番茄的成熟一致性要求较高,在这个定向选择的过程中,一个名为GLK2的突变体由于具有使番茄成熟一致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伴随而来的却是番茄含糖量的降低,导致了风味品质的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离餐桌越来越远,番茄往往需要经过长途运输,因此对番茄的硬度和耐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催生了长货架期番茄。什么是“长货架期”番茄呢?顾名思义就是能在货架上摆放时间超长的番茄,以前成熟的番茄在室温下存放时间大约7天,而现在的长货架期番茄可以存放20天以上。长货架番茄是如何育成的呢?育种家们利用Nor、Rin、hp等成熟突变体打断了番茄正常的乙烯合成,通过减低果肉细胞壁的降解速度来延缓果实的软化,从而延长储存期。然而番茄香味物质的产生是乙烯的合成密不可分,正常的成熟过程被延缓甚至打断,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番茄的味道,令到番茄淡而无味。
番茄的味道不只是与基因有关,还与栽培过程中偏施化肥有关。化肥由于肥效高,吸收快,施用方便被大量使用。到了2000年,传统有机肥的施用量仅占肥料投入量的三成左右。有机肥施用量的减少无疑影响到番茄有机质的积累和内味物质的生成,使得番茄味道变得寡淡。
提前采摘也是番茄味道变淡的影响因素。目前番茄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为了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田里的番茄还没完全成熟就采摘下来,自然影响了番茄的味道。
揭开了番茄味道变淡的谜底,出路在哪儿?如何让人们重新吃上味美多汁的番茄?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内味品质的诉求一定会引起育种家们的重视,通过加强品质育种,育成风味浓郁的番茄新品种指日可待;其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机肥已改变了原先的面貌,既有高效的微生物菌肥,也有方便施用的有机肥浸出液,不仅可以提高番茄的品质,也对土壤改良和病害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必然会吸引种植者的使用;再次要避免提早采摘,完熟果要妥善包装,以减少运输损耗;最后要利用日益发达的物流业,采用冷链运输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货架期。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才能让酸甜多汁的番茄重回餐桌,让我们重拾儿时记忆中的番茄味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